《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出炉,称80后作家渐成气候,传统文学、大众文学、新媒体文学共存
|
新京报讯 (记者张弘)由文学批评家白烨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文学蓝皮书《中国文情报告》(2011-2012)近日出炉,报告称,一批“80后”文学新人在中短篇小说写作中渐成气候。针对长篇小说与中短篇小说的生产失衡等问题,蓝皮书称一些年轻作家一上来就写长篇小说违反艺术规律,而文学阅读中的浅俗化,将加剧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学的生存危机。
蓝皮书称,以文学期刊为阵地的传统型文学,在守望中继续坚持;以市场运作为手段的市场化文学(或大众化文学),在寻索中不断铺展;以网络传媒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在分化中强势繁衍。文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纷繁情势,文坛进入了以前少见的“战国”时代。
报告解读 之 喜
青春文学走向成熟
在青春文学方面,长篇小说虽然仍是以青春成长主题为主,但因为作者在人生经验与艺术积累上的走向成熟,作品在人生内涵上更为宽广,在艺术表现上更为独特和老到。其代表性作品,有辛夷坞的《浮世浮城》、颜歌的《声音乐团》、焦冲的《男人三十》、石一枫的《恋恋北京》等。
青年作家主办杂志书的势头不减,是青春文学领域里另一个新的增长点。除了前几年郭敬明的《最小说》、饶雪漫的《最女生》、张悦然的《鲤》、蔡骏的《悬疑志》外,2011年间,女作家笛安和落落主编了《文艺风赏》与《文艺风象》,春树主编《缪斯超市》,饶雪漫主编《17》,南派三叔主编《超好看》。
“80后”作家渐成气候
2011年的中短篇小说,在“写什么”上,从重大的历史事件到当下的生活万象,几乎都得到了全景式的表现。一些“80后”作者越来越表现出高远的文学理想,并开始与时尚写作保持距离,向传统文学靠近,写出了一些带有自我特点又为传统文坛所瞩目的好作品。《人民文学》、《十月》、《收获》这些主流文学名刊,也为“80后”作家们开辟栏目和提供阵地,使得他们也以中短篇小说的写作为文坛瞩目,颜歌、祁又一、鲍尔金娜、董夏青青、马小淘、郑小驴、独眼等有实力又有水准的“80后”作家迭次登台亮相,在中短篇小说创作中渐成气候。
报告解读 之 忧
长篇繁荣 中短篇冷寂
蓝皮书称,长篇小说从过去的年产2000多部,猛增到年产4000部左右,不能说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
白烨认为,长篇小说的创作,要求写作者多积累、强投入,相比于中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写作可谓文学创作中的“马拉松”。长篇小说既不可硬写,也不可多写。但现在长篇小说不仅成了专业专家必须投入的基本文体,而且成为初习写作者上手就来的演练文体。有些小说名家只以长篇小说为写作目标,有的年轻作者刚一出道就写长篇,从未尝试过别的文体写作。过去通行的先由短篇入门,再由中篇过渡,最后进入长篇写作的艺术规律,完全被一些志大才疏的写作者们颠覆了。
与此成反比的,是中短篇小说的写作颇显冷寂,生产趋于萎缩。
文学阅读的浅俗化走向
蓝皮书称,文学阅读的浅俗化,也是这些年由各个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表现,便是那些缺少人间气息与人性温度的玄幻与仙侠、惊悚与悬疑类作品,在网际与纸媒,都大行其道,不胫而走,不仅拥有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读者,而且被文艺生产的各个环节所看重,被改编成影视、动漫、游戏等形式的延伸产品,以“全媒体”的方式广为流传。
这种阅读取向与受众构成,再反过来影响文学生产,会使传统文化与经典文学生存更为萎缩,发展更为艰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