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公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公益

拯救孩子的心(1)

中国红基会联合北京多家医院专家赴青海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欲接收130名患儿来京接受免费手术

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27日,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北京专家正对先心病患儿筛查。怀中男孩是“爸爸”数月前在家门外发现的弃婴。
嘴唇发紫的杜丰莹(9岁)、杜丰赟(7岁)姐弟俩在水缸边发呆。他俩都患有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屋后百多米高的小山顶,是9岁女孩杜丰莹难以抵达的风景。奶奶带她上山摘野菜,爬到半山腰时,她已呼吸困难,胸口闷痛,乏力脚软。

  杜丰莹的弟弟杜丰赟也喜欢和伙伴们一起,向山顶“冲锋”,但这个7岁的男孩很快会被甩下,弯腰,仰望着伙伴们。

  薛炎摘下听诊器,皱眉,这位来自北京武警总医院的医生看来,这对嬉笑如常的姐弟,像两朵随时都会凋谢的花。

  先天性心脏病,是埋在姐弟心中的雷。

  受困者远不止杜氏姐弟。6月27日至7月2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天使阳光基金联合青海省红十字会、北京武警总医院和北京军区总医院,开展“天使阳光青海救心行”活动,383名14周岁以下的贫困先心病患儿接受筛查,其中130个孩子确诊,须接受手术。

  “心病”难除,困住这些患儿家庭的,是贫困,是医疗条件的落后,是手术人才的短缺和防治知识的匮乏。

  如今,130个患儿的家庭寄希望于7月中下旬的来京免费手术。

  心病

  杜丰莹抿了抿发紫的嘴唇,她希望能吃到一个菠萝。上学后,她在小学课本上认识了这种水果,“但没见过真的。”

  藏族女孩杜丰莹的家,在青海省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乡马场村,小山脚下。

  杜丰莹抿了抿发紫的嘴唇,她希望能吃到一个菠萝。上学后,她在小学课本上认识了这种水果,“但没见过真的。”

  书本,为这个爬不上小山的女孩带来了新的世界。她身后的粉色喜羊羊书包,比羸弱的身体还宽出一截。

  书包来自另一个公益活动——“爱心包裹”,杜丰莹背了一年多,仍鲜艳如新,“用坏了就没钱买新的了。”她视若珍宝。

  “这是已经学完的,这是下学期要学的。”十几本书除了课本就是作业本,她所有的书都装在包中。

  “课外书?”她撇了撇嘴,“还没有。”

  “你教我写字,我给你唱歌。”她递过纸笔,然后指指记者写在纸上的“健康”,上小学一年级的她,还不认识这两个字。

  “明白了,就是我和弟弟的心脏病都好了,不会再经常发烧,不用请假上不了课。”她把两个字描来描去。

  “老师没讲过心脏病,我在课本里也没找到。”课本大多已被翻旧,这是她生病卧床时,唯一能做的事。

  生病,基本占据了杜丰莹9年的生活。自己生病,或是照顾生病的弟弟。

  “别跑来跑去的”,她叉着腰提醒弟弟,“就在院儿里待着吧。”嘴唇发紫的姐弟俩在水缸边发呆。

  她和弟弟去过最远的地方是青海省会西宁,离家不到1小时车程。但对于这座都市,俩人的印象也只有医院。

  “没去过别的地方。”她瞅了瞅屋子一角的父亲,“我也不想去公园玩。”

  “钱都花在治病上了,俩孩子轮番往医院住。”父亲杜春林叹气。

  杜丰莹直到7岁时才查出先心病,“女儿在乡卫生院生的,7岁前就没做过体检。”

  家里人的心脏都很健康,杜春林曾认为女儿的病是个偶然的灾难,但儿子杜丰赟一出生,也被查出了一样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

  可能性

  “我接,我向你们保证。”薛炎喊出,声音很大,语气坚定,做派更像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军人。所有人都知道,这谨慎,是在考虑那1%。

  6月28日深夜,青海省德令哈市一个宾馆的房间内。

  “薛炎,你跟我透个底,杜丰莹姐弟的病情是否允许到北京接受手术?”一场内部讨论会的气氛,因领队、红基会项目管理部副部长周魁庆向医学专家的提问变得严肃。

  “必须立马到北京接受手术,不能再等。”薛炎语气坚定。

  “手术成功率呢?”

  “这样的手术我们医院做过很多,全部成功,但这是在心脏上动刀……”

  “告诉我成功率!我们必须要对带回去的每个孩子负责。”

  “99%。”

  “还有1%的风险?”

  “我是医生,这是严谨的回答。”

  “那你愿意接收姐弟俩?”

  房中片刻沉默。

  “我接,我向你们保证。”薛炎喊出,声音很大,语气坚定,做派更像自己的另一个身份——军人。

  所有人都知道,这谨慎,是在考虑那1%。

  A16-A17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A16-A17版摄影(除署名外)

  新京报记者 石明磊

  (下转A1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