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5: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5:北京新闻
上一篇

71座桥排水改造 不再“下雨看海”

换水泵、建水池、增排水口,三招使立交桥扛住暴雨;三年后,降水量70毫米车辆顺利通过

2012年07月0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饶沛)北京汛期将近,是否会再现去年“6.23”、“7.24”两场暴雨后“看海”的情景?今年防汛工作准备得如何?

  近日,记者从北京市排水集团了解到,从今年起,北京将利用三年时间,把城区71座下沉式立交桥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高到抵御50毫米降雨的5年一遇标准。此前,这些靠泵站排水的下沉式立交桥的排水能力是抵御2至3年一遇的降雨标准。加上此前已完成改造和建设标准较高无需改造的7座,城区内78座下沉式立交桥将能够抵御暴雨。

  同时,将为有条件的下沉式立交桥加建调蓄水池,并采取客水分流等措施,最终实现在降雨量达70毫米的暴雨中,车辆仍能够顺利通过。

  桥下将无“水淹汽车”

  目前北京的下沉式立交桥的排水分为重力流排水和雨水泵站排水两种。

  重力流排水就是雨水可以直接流到附近的河流里去,优点是排水能力较高,不易形成积水,但是需要桥区最低点高于河流水面。

  北京还有78座下沉式立交桥无法达到这一条件,需要用雨水泵站来排水,也就形成了容易积水的点位。

  排水集团指挥中心的视频监视管理平台上,78座雨水泵站的工作状态、水深数据都能实时传回。北京市排水集团管网运行部副部长粱毅称,针对不同泵站的薄弱环节和承接的雨水来量,将有针对性地改造,比如有的桥区泵站的水泵功率小,不能满足抽升每小时50毫米降雨的桥区水量,就要更换更大功率的水泵,或者加装多台水泵。

  随着这78座雨水泵站的改造完成,三年后城区(范围)将不会再轻易出现一场急雨后,立交桥下“水淹汽车”的场面,北京路网在暴雨面前将更加坚强。

  建调蓄水池排水又节水

  上述措施使得这些泵站能够处理50毫米的降雨,但面对类似去年“6.23”那种短时局部暴雨,排水能力仍嫌不够。

  为进一步提升这些泵站的能力,北京还计划在一些有条件的泵站附近建设调蓄水池。

  “北京的暴雨有短而急的特点,调蓄水池将能起到‘削峰’的作用,也就是在雨下得最大,超过泵站排水负荷,将发生水淹路面的情况时,让雨水灌进桥区下的调蓄水池,等雨量能够被泵站顺利排走的时候关闭调蓄水池。”粱毅说。

  他介绍,调蓄水池分大小两个池子,小池子用来承接降雨前期的雨水,前期的雨水冲刷了马路上的灰尘,非常脏,只能排到污水管道去;大池子承接降雨中后期的雨水,这时的雨水相对比较干净,等大雨过后可以抽出来用作绿化用水。

  污水厂将“接令”抽升

  此外,根据一些桥区的设计,几公里外的雨水可能都会流向下沉式立交桥这个最低洼处,造成泵站承担雨量过大。排水集团将进行客水分流,也就是在雨水汇集沿途加装排水口和新建分流排水管道,让雨水流往下沉式立交桥的半路上就被分流排走,减轻泵站的压力。

  除雨水泵站、调蓄水池、增排水口外,污水厂和再生水厂也是排水的重要环节。

  接到雨情和预警通知后,北京各大污水厂和再生水厂,将根据排水集团《关于雨情提前抽升的规定》,提前加大泵房抽升。在降雨过程中,泵房持续最大抽升,在保证安全运行和再生水供应前提下,尽可能多提升、多处理上游来水,给上游管网提供更大的排涝与调蓄能力。

  ■ 数说

  10年

  去年“6.23”暴雨后,北京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基础上,规定城市主要干道(环路、重要放射线)采取综合措施,力争10年一遇降雨时,仍能保证交通通行。

  25万人

  全市落实了防汛抢险队伍共25万人。其中包括驻京部队3.4万人。排水、房屋、交通、人防、电力等部门共落实专业抢险队伍2万人。

  600—1200方/小时

  本市今年组建了47支大流量排水单元(即排水作业队),重点解决立交桥排水的抢险问题。每组排水单元包括大流量水泵、吊车、指挥车、发电车等,单元排水能力能够达到600—1200方/小时。

  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首都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应急能力。

  ——摘自北京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