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批复意见指出,对猿人洞遗址应坚持最小干预原则,S形旋转步道设计与风貌不符
新京报讯 (记者王佳琳 刘春瑞)因侵蚀风化,周口店猿人洞有坍塌和落石的隐患,周口店此前曾希望建立保护性大棚,但提交的方案未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批复意见指出,该方案对猿人洞遗址干预较大,对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尚不充分,因此暂不同意。
周口店遗址第1地点,原是一个天然石灰岩溶洞,又称“猿人洞”。因长期遭受侵蚀风化,猿人洞堆积剖面出现松滑、空洞、裂隙,有局部坍塌和落石的隐患。
为做好周口店遗址猿人洞的保护,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管理处曾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猿人洞保护棚设计方案。今年2月,专家、政府部门和遗址相关人员再次就保护方案的设计召开专家论证会,与会专家和领导认为,猿人洞保护十分必要,但要进一步深化设计方案,减少覆盖面积,解决好采光和排水问题,并做到保护与展示相结合。
今年,北京市文物局将方案正式上报国家文物局。经过专家委员会对多家保护设计方案的审定,最终由市文物局上报的方案是采用整体覆盖形式,搭建大体量保护性建筑。即建设一个大棚保护猿人洞。
周口店相关负责人证实,周口店猿人洞保护建筑设计方案没有获得国家文物局同意。下一步将组织专家,根据国家文物局等有关部门给出的建议,提出新的猿人洞的保护设计方案。
■ 周口店猿人洞
周口店遗址是50万年前北京猿人、10—20万年前新洞人、1—3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的地方。自1927年进行大规模系统发掘以来,共发现不同时期的各类化石和文化遗物地点27处,发掘出土代表40多个“北京人”的化石遗骸,10多万件石器,近200种动物化石及大量的用火遗迹等。
周口店遗址第一地点,又称“猿人洞”,即著名的北京猿人化石出土地点。原是一个天然的石灰岩溶洞,从大约50万年前起,北京猿人在这里陆续生活了20万年至40万年。
■ 焦点
1 大棚大小
应坚持最小干预
国家文物局表示,该方案属概念性设计,方案应进一步说明采用整体覆盖形式搭建大体量保护性建筑的必要性。对于防风雨和风化,建议考虑采用小型现代化防护设施。
国家文物局表示,保护性建筑设计应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尽可能减少对遗址本体的扰动,以及对传统景观的改变。
简化内部结构,尽可能缩减体量。并建议就保护性建筑的形式进行多方案比选。
2 棚内变化
光照湿度需数据
对于增加保护性建筑之后的光照、湿度等问题,国家文物局建议补充分析数据和模拟实验,如棚内采光分析等数据,评估工程施工对洞穴岩体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内部微环境变化对遗址的利弊等。
对于建筑顶部整体铺设生态层问题,应尽可能降低顶部结构密度,增加自然采光,利于通风,便于日常维护。同时要求补充保护建筑顶部排水及场地排水设计。应针对大面积平缓顶面可能产生的雨水渗漏,采取防御措施。
3 风貌协调
取消S形旋转步道
国家文物局的批复要求设计方案要与风貌相符,同时结构坚固。因建筑内部S形旋转步道与遗址整体风貌不相协调,且不利于参观崖壁标准剖面,应予取消,并根据遗址展示需要另行设计参观路径。
另外,保护建筑顶部采用多维曲面钢结构设计,应补充必要的结构措施,确保小块体构件拼接良好。同时应确保大风条件下顶部结构安全。国家文物局还要求说明,保护性建筑的整体使用寿命以及日常维护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