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上一篇  下一篇

公开考察报告,才知出国考察值不值

2012年07月1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城管小窦”公开报告,详尽列出了考察时间、地点、内容等,这应成为政府部门回应质疑的范本。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广州市政府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城管部门因“一年出国出境10地,花费114万元”受到舆论质疑。广州城管局在其官方网站对此进行了说明,而该局行政执法处工作人员窦勇以“城管小窦”的微博,晒出了自己此前在香港考察的报告《香港的“城管”与小贩》,并且详细解释了此事的背景。

  广州市城管局面对舆论质疑进行回应的态度,值得肯定。不过,该局在官方网站上的说明,还是显得有些单薄与粗略,只是公开了出国出境考察批次、考察人数、考察天数及分项费用,远没有“城管小窦”以个人名义公开的详细。在“城管小窦”的报告中,详尽列出了考察具体时间、地点、内容等,这应该成为政府部门回应“出国考察”质疑的范本。

  “城管小窦”的报告公布之后,很多网友仍在质疑,其报告摘引网上信息的内容较多,这样一份报告似乎不值得出境考察。“城管小窦”的香港考察,是不是“走马观花”、属不属于浪费,现在还难下定论,但至少有了这样的公开和互动,公众的监督就有明确指向。

  像广州城管这样,一开始笼统性公开“三公”经费的,仍是普遍现象。民众很难从这些抽象的数据中,判断该不该出国、各项费用支出是否合理。如果没有详细的报告和解释,就难以从根本上消除民众的重重疑窦。从这个意义出发,“城管小窦”公开出境考察报告,为政府部门回应质疑提供了借鉴与样本。

  应该说,“三公”公开走到今天,是法治政府和透明政府建设的一大进步。但是,接下来“三公”公开能否走向深入,并且让公开更有意义和价值,要看公开之后政府部门与民众的互动。

  事实证明,“城管小窦”晒考察报告式的回应,是有利于民众监督的。只有公开到这种程度,民众才能“看懂”考察的目的和效果,才能判断有没有浪费。正如很多网友所指出的,很多在网上搜索权威资料可以解决的问题,实在没有必要费人费钱去境外考察。因而,因公出国(境)考察,仍有进一步规范的必要。

  就在昨日,北京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因公出国(境)培训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严控借因公出国、出境培训名义旅游,规定在外培训总日程的三分之二,应用来学习或考察,公款旅游的费用将由个人买单等。

  因公出国考察,此前并非没有规定,之所以会出现很多违规现象,关键还是监督能否到位。北京的这些新规今后能否得到严格遵守,如何保证出国人员大部分时间用于学习或考察,最好的监督办法,就是要求所有出国考察像“城管小窦”一样,公开考察详情和报告。

  □燕农(大学教师)

  相关报道见A10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