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书评周刊·在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书评周刊·在读
下一篇

李银河 这是女女有别的时代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名家在读】

  2012年,李银河进入早已翘首以盼的退休时光。离群索居,住在大兴郊区的房子,怡然自得。上午写书,下午看碟、阅读,然后间歇性思考下“审美式生存”。

  但一旦社会上出现有关性别的话题,她都尽量发出自己的声音,身体力行地倡导常识。关于新近《大西洋》月刊上对“女性为什么不能拥有一切”的讨论(本报7月7日书评周刊有详细报道),她的看法是“这早已不是男女有别的时代,而是女女有别的时代,侧重职场还是家庭,应因人而异。”当下,她手头正忙的是整理自己阅读经典的读书笔记,可能会考虑结集出版。以下便是她的小小书单。

  【李银河的书单】

  1《一九八四》 奥威尔

  最早看到应该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的阅读经验可以说是非常惊心动魄的,感觉作者犹如鬼使神差。里边的很多细节都让人有一种天机泄露感。书中提到的对思想的控制,青年反性同盟,“无知即力量”等等都让人惊叹,尽管此书的文学价值值得商榷,但它的寓言价值,对极权社会氛围描述的精确度都非常惊人。

  2《麦田守望者》 塞林格

  大概同一时期,读到塞林格的《麦田守望者》。哎呦,那个语言风格非常迷人。里边的粗话俚语很多,特别有趣,后来读到的很多书都无法比拟。它体现出的现代派的思维,“垮掉一代”的叛逆,反权威、讽刺成人社会的调调也特别符合青春期的需要。

  3《新阶级》 密洛凡·德热拉斯

  这也是一本内部发行的书,在当时的小圈子里,很多人倒背如流。当时,大家排队借阅,经常是这书在这家呆一天,在那家呆两天。书里写的是革命成功后出现新的官僚阶层。对于当时来说,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困惑,所以大家试图在书中求解。

  4《九三年》 雨果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特别震撼。在当时,整体的社会气氛是阶级分析。但这本书告诉你, 在地上的斗争之外,有天上的斗争,也就是人性中的善和恶的斗争。我记得书中有个高潮部分。一个贵族,被革命党追捕途中,看见教堂失火,一个女人抱着孩子困在楼上。他如果继续逃离,可以自己保命,但他选择了救母女,并为此被捕,这个情节甚至打动了那些追捕的人。

  5《性史》 福柯

  关于福柯的《性史》,我专门写过一本书做解读。他的思想不同于以前,而是开创了一种崭新的东西。他写的不是性的发展史,而是讲权力的关系、权力是怎么塑造主体的。他让我深受启发。

  6《裂缝》 谢拉·科勒

  正在读的书。《裂缝》写的是南非一个女子学校里一帮女孩子的生活。后来一个意大利公主,机缘巧合加入她们。她到来后,因为遭到所有人嫉妒,在某一次集体出游时,被那些女孩合伙整死。女孩们把她藏起来,对外宣称这个人失踪了。整个故事非常残忍,把人性里黑暗和残忍的一面写出来了。还涉及到了阶层差异、青春期女孩间的嫉妒,特别的震撼。

  采写/新京报记者 于丽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