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0:书评周刊·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0:书评周刊·艺术
上一篇

有图有真相

2012年07月1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物中看画》 作者:扬之水 金城出版社2012年5月 定价:38.00元

  □书评人 马凌

  古人有云:“一物不知,儒者之耻;遇事能名,可为大夫。”名物之学曾是文人士大夫的必备学养,在当代却因过于佶屈聱牙、钩章棘句而远离民众。近年来,随着读图时代的来临,扬之水“有图有真相”的名物研究风行于世,未尝不是古典文化的幸事。去年,新的旧的厚的薄的,她一气推出了七种著作;今年,已经面世了六种。知道的,懂得她心软,难却各路编辑的盛情。不知道的,看到书的定价动辄数十近百,还疑心她趁“当红”出来“抢钱”呢。一笑。

  这其中,《物中看画》是部印制精雅的小书,收6篇文章,小开本,硬面精装,茶色封面颇具古风,凡175页,附图120幅。如果从选录来源上看,倒有4篇是已经发表过的,包括前文提到的两篇,但扬之水在后记中坦陈:“这一回一并纳入此册,是希望图版的效果能够比以往更好,以使画中之‘物’,更为彰显。果能如此,或可稍减重复编集之罪吧。”——这话老实!她那颗精益求精的物恋之心,简直是呼之欲出。

  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因王世襄的引荐,扬之水结识了历史博物馆研究员、文物学家孙机先生,在孙先生的点拨下,她步入“名物之学”,一发而不可收。“名物之学”本是经学中的一支,扬之水对它的定义是:“研究和古代典章制度风俗习惯有关的古代器物的名称和用途”。她在给孙机先生的文集《寻常的精致》写序时指出:“不是古玩欣赏,不是文物鉴定,只是从错错落落的精致中,收拾一个两个迹近真实的生活场景,拼接一叶两页残损掉的历史画面。”反用在她身上,亦是确评。

  扬之水“打捞历史”的方法,一直讲究“三证合一”,也就是文献、图像、实物的结合,有理有据,中正端肃。比如她的长文《〈琴棋书画〉图演变小史》,是对青木正儿半个世纪前的经典文章《琴棋书画》的校正与延伸,不仅补充了一系列散见于笔记、诗文、题跋中的相关文献记载,还举出陕西安康白家梁出土宋代捧物女俑、陕西甘泉袁庄村金代四号墓壁画、重庆巫山大庙元墓壁画等等作为佐证,再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琴棋书画”、台北故宫博物馆藏“十八学士图”、以及刻本、瓷器、漆盒上的相类图式参差互校,进而阐明“琴棋书画”肇始于宋代宫廷,此后的嬗变经历了数百年时间,既有性别之异,也有雅俗分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