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评论周刊·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7:评论周刊·专栏
上一篇

老师的份饭多少钱?

2012年07月2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校园故事

  吴非 杂文家

  因为我们想把一些东西简化,学生则可能对“平等”、“公平交易”之类的概念和常识产生困惑,有可能从此习惯于社会的不合理状态,也有可能逐渐淡化规则意识。

  学校的一切都蕴含着“教育”。因为学生来这里是为了“学”,他看见的听到的一切,都会成为他的教育记忆,根本不管你是否认可。不仅如此,你对教育现象的解释,也会影响他的思维,他会用这样的方式去看社会,去分析世界。儿童比成人认真,他在睁开眼睛观察社会时,带着的是对教师的信任和无比尊重,如同存在着向心力一般,绝大多数儿童有“向师性”,他会在家里对父母说“这是我们老师说的!”——不知不觉间,家长的权威就被教师替代了。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孩子们认为,“正式的教育”发生在学校。

  然而,学校教育往往毁在被忽略的一些细节上,一着失误,有可能毁掉成批人的长期努力。

  几年前,偶尔在学校用午餐,学生问我,老师,你这份饭多少钱?我如实说,和你一样,5元;但学校有补贴,我刷卡3元,学校补两元。学生说,那就是说,我们都算花了5元,可是老师你看,你这份明显比我的多啊。我笑着和他交换了。下午,我找了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我认为,学校在对教师的补贴方式上要注意影响,要考虑学生的感受,因为这也是教育。

  不少学校对教师的伙食有各种方式的补贴,动机无疑是善意的;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学校的一切行为都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在午餐前的政治课上,有关价值规律、劳动报酬形式的知识中,有没有在同一时间同一场合,同样的5元钱午餐可以有不同规格的依据?学生也许不了解当今社会的福利形式,但他会简单地记住,持等额货币未必能买到等值的东西;如果他没有机会详尽地了解情况,他有可能会认为学校克扣学生伙食费去补贴教师。

  我常到一些学校去交流,也喜欢在食堂就餐。在一些学校,师生在同一窗口,买同样的饭菜,同桌用餐并交流,看了令人愉快,这就是理想的学校气氛啊。

  也有些事让我不能忘记。有所中学,教师的午餐是自助式的,很丰富,但和学生用餐区邻近;校长说,学校有制度,学生不得过来看。有次在上海的一所小学,用餐后问校长,有没有替我刷卡。校长说,教师午餐都是学校提供的,没有刷卡这回事。我疑惑地问,两千多学生的午餐是交了钱的,他只知道“教师免费”,传到社会上,你说得清吗?校长说,家长如果误解,只好再解释。我说,宁愿发伙食补贴给教师,也要让学生看到教师在“买午餐”。校长反问,你那不是自欺欺人吗?我觉得这样并非多此一举,当学生在接受常识时,学校不能怕麻烦;如果因为我们想把一些东西简化,学生则可能对“平等”、“公平交易”之类的概念和常识产生困惑,有可能从此习惯于社会的不合理状态,也有可能逐渐地淡化规则意识。如此,学校教育就不只是可笑,而是可怕了。

  课堂上你教的知识究竟是不是正确的,要看教师自己是如何认识的;如果老师认为有些事可以随便一下马虎一回,此一时彼一时,那任你的知识烂熟于心,在学生那里终究是无用的。(5)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