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5:人才周刊·中小学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5:人才周刊·中小学

初升高衔接班 找方法调思路重于学知识(2)

2012年07月2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上接D04版)

  2 学新课还是温旧课? 主要掌握学习高中知识的方法

  目前的衔接班(也有称“预科班”)大多以学习新课为主,不同的是,有的以高中整体学科知识内容为主,进行概要性的讲授;有的则以新高一课本为主,按照章节逐一讲解。

  以北京新东方为例,高一预科班每个科目9天课,每天3小时,共27小时,基本学到秋季课程的60%,差不多到期中考试的知识,同时对高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以提炼,教给学生高中知识的学习规律和方法。目的就是让新高一学生在刚刚入学的时候,不致于因为骤然增加的科目和快速的授课进度倍感压力。

  在线教育品牌德智教育的衔接班与新东方不同,并非直接将高一的新课进行讲授,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点的介绍及例题讲解告知学生初中和高中的学习方法的差异,思考问题的思路的差异等。

  北京新东方中学部高中项目经理朱宇介绍,初中毕业生们刚刚经过中考的洗礼,其实也就是初中知识的轮番轰炸,从内心和学习效果而言,都不愿意再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同时,高中知识更多是不断拓展的,从教育规律来讲,衔接班都是以讲授新课为主。

  3 报全科还是选重点? 英语数学一直是选择重点

  英语和数学一直是家长们选择课外辅导的重点科目,从小升初到初升高,这个重点一直都不曾改变。

  朴贞玉介绍,根据德智教育在线平台的后台数据统计,大部分的家长会给孩子报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全科,让孩子能对这些科目整体有个认知,这一部分要占到将近60%。30%的家长会给孩子单选数学或英语学科衔接班课程,可见数学、英语是家长和学生比较重视的科目。10%的家长会针对自己孩子的弱项选择短板科目进行学习。因为高中学习的知识量、学业负担、课堂密度和知识难度增加,与初中学习策略不一样。

  在高中,学生除了跟着学校学习,还需要在相关学科知识上有广泛的涉猎面。这就要求学生需要了解学习方法、灵活掌握答题技巧等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在学习上有重点。

  一般来讲,英语、数学报名最多,物理、化学次之,需求较少的是语文和文综。不过,最近几年,不少知名高中从高一就开始进行文理分科,很多学生中考结束之后就已经确定了自己将来的选科,为此,一些希望学习文科的学生也开始注重尽早补习知识,进行积累。

  4 会不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衔接班不是放弃课堂的理由

  既然已经提前学习了高中知识,那孩子会不会在学校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反而影响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朱宇认为,对于那些学习方法和习惯不是特别好的学生,衔接班上与不上,都会有课堂不听讲现象出现。而对于这一类学生,衔接班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做规划和传授学习方法,了解高中与初中的不同。不过,“毕竟培训机构只是公办校的补充,不可能替代公办校的功能,学生的练习和巩固,更多还是在公办校完成”。

  另一方面,课堂教学进度的提速也让不少学生有“跟不上”的压力。据了解,一些名校会在高一上学期就讲完整个高一的课程,以便学生有更多时间进行高考复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跟不上教学进度的学生叫苦不迭——师兄师姐的“宝贵经验”告诉后来者,提前学习很重要。

  某示范高中的数学教师董老师透露,不少高中尤其是好高中,都在不同程度“赶进度”,课堂讲得快,就意味着肯定不够深入,学生消化时间少,有的时候,只有中上水平以上的学生才能跟上进度。

  不过,董老师还是提醒同学们,无论是否上过衔接班,课堂学习无疑是最重要的,千万不要因为提前学过某些知识点,就不自觉放弃课堂,因小失大。

  ■ 专家观点

  成绩不错不一定上衔接班

  ●朱宇,北京新东方中学部高中项目经理

  从教育规律而言,本身孩子中考结束,就是要进行休息和调整。衔接班的产生,最初是给学习习惯不太好的学生,能够顺利开展高中生活而设置的。三年前新东方没有预科班尖子班,但是现在情况改变了,应学生和家长的需求,设置了针对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的预科班,20%是尖子班(成绩在百分制的80分以上),80%是提高班。

  学习压力大是现实,当下的竞争环境下,很多人不得不上各种补习班,不过,在这个暑假,也不要将所有时间都用来上课,花暑假时间的六分之一进行学习,效果就会比较好。成绩不错的孩子,也不一定要上衔接班,利用暑假时间,多多阅读,旅行,在这个青春期的中后期,要慢慢塑造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学生和家长也要正确看待衔接班的作用,无论哪一培训机构,都不可能完全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轨迹,最重要的还是孩子自己的努力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所以,希望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引导孩子继续努力。

  D04-D05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王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