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信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信
下一篇

雨灾善后,依然要“上紧发条”

2012年07月24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社论

  预防灾后疫情、防止次生灾害、彻底排查险情,这是雨灾善后的重中之重。而房山等山区的灾情比人们想像得更为严重,是善后必须“重点关照”的区域。

  北京市委书记、市长郭金龙前日强调,“举全市之力打好救灾善后维稳攻坚战”,包括安置受灾群众,“确保不出现疫病流行”;排查险情,开展道路桥梁、供电通信设备等受损基础设施的检查修复工作;杜绝次生灾害发生,避免新的伤亡损失。

  “7·21”暴雨已过数日,天气转好,但此时,雨灾善后仍然不可松懈。有人不太理解为什么一场暴雨会带来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从媒体报道看,房山等山区的灾情,比人们想像得更为严重,实际上,主要的死伤、受灾人口和损失都在山区和农村,而并非北京城区。善后,也必须“重点关照”这些地区。

  雨灾善后,有几方面是重中之重:

  一是预防灾后疫情。大灾之后容易有疫情,暴雨导致一些人员和大量牲畜死亡,饮用水源遭污染,加之雨后高温潮湿,这时候,若不能全面高效启动食品卫生、环境消毒和传染病防控工作,将有可能暴发传染病,给公众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卫生等部门要加强服务和执法,密切关注受灾民众的身体健康状况;对救灾点的食品供应进行规范,严防各种卫生隐患;对动物尸体统一收集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消除垃圾、污物、环境消毒、管理好粪便、垃圾等。

  二是要防止次生灾害,暴雨之后,水库、河道水位上涨迅速,土壤因水分饱和而松软,很容易诱发出如滑坡、垮坝、悬石滚落等一连串的次生灾害,造成人员和财产损失。这一问题,在远离城市中心的房山等重灾区尤其要注意。

  国土地质等部门,应马上组织拉网式的专业排查,对受灾的河流、公路、低洼地带、高陡边坡等地深入进行调查,查出潜在的灾害隐患点,建立起预警和避险措施,组织基层单位和民众做好巡查、避险。

  三是要彻底排查险情。经历了暴雨的考验,一些地区基础设施和建筑物损毁严重,如道路的路基、路肩被雨水浸泡、冲刷而变软,甚至塌陷。有些尽管表面上看未有明显损毁,但或许各种危险隐患已悄悄地埋下。

  所以市政、建设等部门,不仅要修缮已知的受损路桥,还要未雨绸缪,进一步把道路体系受损情况摸清,查出存在安全隐患的路段,及早排险,预防未来可能出现塌陷等事故;对于各类在建工程、基础不牢、结构不稳的建筑物,如工棚、围墙、危房等,都要全面筛查,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加固。

  这几大问题,在山区可能更为明显,山区的基础设施、防汛体系和民众防灾意识等本来就是薄弱环节,所以善后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放在这些区域。各个政府部门责任重大,须全力以赴,“不走过场,不留死角,不留盲点”。做好善后工作,其实也是在做预防工作,下一次如有暴雨降临,方能有备无患。

  相关报道见A04-A1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