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启功百年,丰厚的遗产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文化谭】

  昨天是启功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启功遗墨展暨《启功全集》首发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无论是北师大几乎随处可见的书法题字,还是厚重的《启功全集》,启功先生留给后人无比丰厚的遗产,这些遗产的分量,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为过。

  鉴定书画别具一格

  作为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七人中的一位,从1983年8月到1990年5月,启功和其他成员一起,协同一批编辑出版和摄影工作人员,每年两期,行程数万里,对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21个市县的208个单位及部分私人收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了认真鉴定;过目古代书画61596件以上,制作编目卡片34718张,基本清楚了中国大陆收藏的古代书画状况;发现了辽宁省博物馆藏宋代马远《寿松图》轴,四川省博物馆藏宋代刘松年《雪山行旅图》轴等一批书画珍品;并出版有《中国古代绘画全集》《中国古代书法全集》《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等工具书。

  以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的鉴定为例,相对于谢稚柳、杨仁恺、徐邦达,启功的鉴定方法是依靠其在文史研究领域的精深造诣,做出了与其他名家相比别出一格的鉴定,其考据之精密显示出“功夫在书画外”的特点。——王照宇(学者)

  “启体师笔”自成一家

  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启功先生的书法一直饱受赞誉。自己曾临帖数年,但感觉自己写出来的字字形结构有点松散,有些发飘。启功先生告诉我,他的字没有“芯儿”,并亲手画了方块图形,钩出左上右下对角线,用黄金分割的方法把基本笔画进行演示,并让我临《张猛龙碑》。我在《张猛龙帖》下了一定工夫之后,果然改正了字体发飘发散的毛病。

  我认为启功先生的“字芯儿”说,不仅适用楷书,也适用其他书体,同时阐明了结体与行气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对中国书法研究的一大贡献。此外,启功先生还有“师笔”不“师刀”的书法高论。启功先生的“启体”入古出新,自成一派,他曾谈及自己“先摹赵董后欧阳,晚爱诚悬竟体芳”,意思是取法赵、董、欧、柳。他还提到自己摹写唐人写经、智永《千文》等等。青年书法家于乐认为,启功的书法是“二王的用笔,欧柳的结体”。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人们熟知的“启体”。 ——刘宗汉(画家)

  幽默背后也有底线

  启功先生对于后辈的求教态度和蔼,几乎有求必应,即便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和事,也大都以幽默的方式对应。但是,启功先生随和的背后,有一条不可逾越的原则底线。2001年冬季的一天,踏雪去启功先生家,启功先生的亲戚,一个四十多岁、身材高挑的女士登门求字。寒暄几句之后,启功先生将她轰出家门。我回到屋内却见启功先生一脸笑意。他说这位女士的母亲年轻守寡,受了很多苦,将女儿拉扯大,但女儿结婚后与女婿沆瀣一气,对母亲非常不孝,这是他不能原谅的。由此可见,启功先生的好脾气,并非意味着他无原则。 ——万光治(学者 启功弟子)

  新京报记者 张弘 整理自启功纪念文集《以观沧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