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6:狂奥序曲·开幕前之乌龙事件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16:狂奥序曲·开幕前之乌龙事件

伦敦奥组委摆仨乌龙

2012年07月2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女足朝鲜与哥伦比亚之战,奥组委将朝鲜国旗错放成韩国国旗,朝鲜女足一度集体离场以示抗议。

  乌龙球

  Own Goal

  乌龙1:放错国旗 乌龙2:写错队名 乌龙3:卖问题票

  【糗事】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还没到,英国人已经在一天内搞出3起乌龙事件。女足比赛里,朝鲜球员的照片和韩国国旗“混搭”在一起。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表示,这一事故没有任何政治内涵,“伦敦奥组委已经采取修正措施,类似事件不会再次发生,这只是一次简单的人为失误。”此外,伦敦奥组委的新闻稿中习惯性地把“英国队”叫“英格兰队”。与此同时,伦敦奥组委宣布跳水比赛有600张门票的座位视线受阻,买到这些票的观众既可以退款,也可在现场观看大屏幕。

  朝女足抗议 国旗被放错

  伦敦奥运会的女足小组赛被安排在开幕式前率先进行。英国人开门不利,在朝鲜女足与哥伦比亚队的比赛前,他们将朝鲜国旗错放成韩国国旗,朝鲜女足一度集体离场以示抗议。

  朝鲜队迎战哥伦比亚队的比赛前一片平静。就在双方球员热身时,汉普敦公园球场中央的大屏幕惹出祸端,明明是朝鲜女足队员的头像,旁边显示的却是韩国国旗。发现这个严重错误后,朝鲜代表团表示抗议,朝鲜女足队员集体离场,比赛被迫中止。

  伦敦奥组委知错就改,迅速发表声明,向朝鲜女足和朝鲜奥运会代表团道歉,并保证此类错误绝不再犯。然而书面声明中并未使用南北韩官方名称,所以奥组委只能将声明撤回重发。这场比赛也被延迟了1个多小时,现场观众满头雾水,刚开始还大玩人浪,后来等得不耐烦,看台上一片鼓噪之音。

  重新接到奥组委的道歉声明后,朝鲜女足也回到赛场。憋了一口气的朝鲜女足在比赛里表现神勇,最终以2比0赢下这场比赛,取得开门红。

  赛后,朝鲜女足主教练申义勤愤怒表示,“国旗乌龙事件”是极其严重的错误,造成的影响大家不言自明。“我们非常愤怒。在介绍我们的球员时,他们竟然打出韩国国旗。虽然取得比赛胜利,但这根本无法弥补我们心灵受到的伤害。这是两件不同性质的事情,我想大家都懂,这将造成非常重大的负面影响。”

  习惯性笔误 错成英格兰

  本届奥运会,英国男女足球队均万众瞩目。由吉格斯领衔的男足是52年来首次以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身份参赛。女子足球队更是意义非凡,因为这是奥运史上第一支英国女足队。不过,连英国人自己也不适应,在英女足取得奥运史上首场胜利后,新闻稿里却把这支球队称作“英格兰女足”。

  世界杯范畴内,英国有4支队伍能单独参赛,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队。但奥运会范畴内,因国际奥委会不承认地区代表队,所以四支球队都不能出战奥运会。

  本次东道主临时组建“英国队”,一度引起威尔士、北爱尔兰和苏格兰3家足总的不满,他们认为这将影响到自身在国际足球领域的自主权,因此并不是很配合英格兰足总。本届奥运会女足阵容中,仅有两名非英格兰球员,男足阵容中,主教练皮尔斯也没有招入任何苏格兰球员和北爱尔兰球员。

  虽然英媒把这届英国国奥队称作“团结之星”,但事实上大家都不习惯。作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英国人用一场足球比赛宣告伦敦奥运会大幕拉开,并在揭幕战中获得奥运史上首场胜利。而当奥运史上第一支英国女足队发布新闻稿庆祝胜利时,“乌龙”事件出现了:这份新闻稿的邮件标题是“英格兰女足已经上路”。

  六百张门票 视线受影响

  跳水项目在英国很受欢迎,加上本土明星戴利的影响力,男子10米台的门票早早就被抢购一空。但当地时间25日,伦敦奥组委宣布,大概有600张已售门票的观看视线会受到影响,观众可通过退票来解决问题。

  按照伦敦奥组委的说法,水上中心大概有17500个座位,其中约600个位于体育馆高处的座位,观看比赛时视线会被挡住。奥组委发言人解释说,所谓的“视线受影响”只是在观看运动员起跳瞬间时感到不便,观众可通过观看大屏幕来弥补这种缺憾。“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坐在那些位置上的观众们无法看到运动员,但那只是瞬间的动作,他们仍能看到整个入水过程。”这位发言人说。

  不得不说的是,伦敦奥组委在销售这些门票时,并未标注视线可能受到影响。发言人对此解释说:“我们之所以没说明这些位置视线会受影响,是因为我们希望能有更多英国民众来观看跳水比赛。”奥组委方面表示,会向购买这些门票的观众发送电子邮件进行解释,购买这部分看台票的观众可选择退款。

  【狂奥团队】

  监制:吕约 艾国永 统筹:韩双明 王春秋 编辑:韩双明 王春秋 包宏广 肖万里 郑世伟

  记者:韩萌 李耀军 张宾 赵宇 田颖 田欣欣 胡莹 孙海光 范遥

  实习生:杨婉婷 丁雪 房亮 图编:倪华初 美编:俞丰俊 李腾飞 制图:师春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