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三公经费”8.64亿元,比前年减少2.66亿元;58部门下月晒“三公”和行政经费
去年,北京109家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行政经费合计129.9亿元;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8.64亿元,比前年减少2.66亿元。昨日上午,市财政局局长杨晓超向市人大常委会做《关于北京市2011年市级决算的报告》(以下简称《决算报告》),首次披露了市级行政单位的行政经费,同时二度公开了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支出。
公开范围
新增政府性基金决算
与往年相比,2011年部门决算的内容由“款”级科目细化至“项”级科目,并增加了部门政府性基金决算情况和行政经费支出的统计数据,提交审议的市级部门数量由2010年的45家,增至58家。下月中下旬,除涉密部门外,提交审议的市级部门将分别公开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行政经费数据。
【解读】
细化至“项”级科目
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韩杰表示,按照国务院和财政部的要求,北京今年进一步加大决算信息公开力度,此外充实了“三公经费”的预决算对比说明,详细解释了公务用车购置数量及保有量等有关情况;首次公开市级行政经费支出统计数据。
杨晓超表示,去年市级决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部门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有待提高、部分预算超范围支出、一些部门未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等问题。下一步将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探索项目支出定额化管理模式,扩大项目支出事前评估范围;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扩大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试点范围。
杨晓超强调,今年将严格控制行政经费,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支出实现零增长。同时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管理,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公开支
公车购置省3.17亿
去年7月,也是在市人大常委会上,北京首次公开了“三公支出”。2010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三公”支出合计11.3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用1.3亿元,公务接待费0.9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9.1亿元(购置费3.3亿元,运行维护费5.8亿元)。
对比2010年,2011年北京的“三公支出”,总金额减少了2.66亿元。而因公出国、公车、公务接待三项具体支出内容“三增一降”:因公出国(境)费用增加0.28亿元;公务接待费增加0.05亿元;公车运行维护费用增加0.18亿元。而公车购置费则减少了3.17亿元。
【解读】
一般公车购置19辆
对于2010年、2011年的“三公支出”差距,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说,2010年,市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更新、新购车辆2035辆。
而去年4月份开始按中央统一部署,我市开展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专项清理整治工作,整治期间,不安排公车购置经费,使北京公车购置量大幅缩减。去年,市级新购车辆34辆,平均每辆车购置经费约39万元,剔除特种专业车及大中型客车外,购置一般公务车19辆,平均每辆车约22万元。
据《决算报告》的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市级公务车保有数为19553辆。但2011年3月,财政局对外公布的公车数量为62026辆。对此,市财政局该位负责人解释说,“19553辆”是市级公务车辆的数字,而“62026辆”是全市数量,包括16个区县的公务车。
行政经费
占公共财政支出9.1%
去年,北京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422.9亿元。市级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维持机关运行开支的行政经费合计129.9亿元。市级行政经费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占比,约为9.1%。
上周,60多个国家部门也首次公布了各自的行政经费。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单位行政经费占支出总额的比重,约为20%,个别单位占比还不到1%,但也有单位占比高达99%。
【解读】
有效控制了行政开支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一直关注“三公公开”和行政经费公开。他表示,美国行政经费约占总支出的8%,日本约占2.3%。但鉴于各国统计方法不同,因此,行政经费还应“内部比较”,对比60多个国家部门,“北京去年行政经费占比9.1%”这一结果,表明北京有效控制了行政开支。
据了解,行政经费统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基本支出,即人员经费(工资、津贴及奖金、医疗费、住房补贴等)、公用经费(办公及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物业管理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费、一般购置费等);一般性行政管理项目支出,包括出国费、招待费、会议费、办公用房维修租赁、购置费(设备、计算机、车辆等)、干部培训费、执法部门办案费、信息网络运行维护费等。
■ 相关新闻
公交补贴156.9亿
市级财政支出2483.8亿,结余33.1亿元
去年北京市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公共交通补贴共计投入156.9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69.6亿元,占4.9%,完成预算的109.3%。超预算的部分原因在于,增加投入用于购置城市主干道防汛应急抢险设备等。
《决算报告》清晰呈现出去年北京市级财政的收支“账单”:市级财政总收入2516.9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644.4亿元,完成预算的115.6%;市级财政总支出2483.8亿元,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422.9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市级财政收支相抵,结余33.1亿元。
同时显示出市级公共财政预算主要收入项目和支出项目。
7大主要收入项目(增值税、营业税、个人收入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中,个人所得税272.9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6.6%,完成预算的116.8%。《决算报告》注明,超预算主要是“就业形势向好,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土地增值税61.2亿元,占3.7%,完成预算的130%,超预算主要是土地增值税预征率提高。
13类主要支出项目中,教育支出最高,达241.2亿元,占17%。其次是科学技术支出,达140亿元,占9.8%。公共安全及国防支出(99.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2.4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01亿元),占比也都超过了7%。
跟主要收入项目相同,主要支出项目中的每一类超预算项目,《决算报告》均注明了原因,如上述农林水事务支出,因购置城市主干道防汛应急抢险设备、改造团结湖防护网,增加了投入。
此外,交通运输支出超预算,源于增加公共轨道交通亏损补贴、地面公交补贴等(去年,公共交通补贴共计投入156.9亿元)。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王姝 蒋彦鑫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