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评论周刊·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评论周刊·观察

“围观”伦敦奥运之外的价值(1)

2012年07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北京时间7月28日4时,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伦敦碗”开幕。作为一场全球瞩目的赛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十亿观众,就会有十亿个“奥运会”。

  除了赛事,我们还关注“奥运之外的价值”,因为从历届奥运会的举办来看,一场世界性的盛事,必然会影响到一个举办城市的成长,和每一个人的方方面面。

  比如,举办奥运的预算该如何公开?交通如何疏导才更合情、合理、合法?商业赞助如何既支持奥运又不会过于商业化?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会因每一个举办城市乃至国度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结果。“观察”本届伦敦奥运会,无疑能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信息公开:

  “半透明”的预算公开

  离奥运开幕不到两周时,英国首相卡梅伦到阿富汗看望驻扎在那里的英国士兵。会见期间,他不仅慰问了驻阿英军,还公开感谢国内那些被临时通知去接手奥运安保“烂尾工程”的3500名英军。眼看奥运临近,奥运安保提供商G4S公司宣布他们无法按照合同为奥运提供足够的安保人员。对奥运组织方来说,这不啻一枚重磅炸弹,只能求助军队。

  事情不能就此收场。在关注奥运安保漏洞的同时,英国媒体开始把焦点对准政府和G4S的这份价值2.84亿英镑的合同,包括政府支付的5700万英镑管理费的去留。

  事情发生后,卡梅伦表态说,英国政府不会“放过”G4S,一定要穷追他们的违约给英国纳税人造成的损失,这包括向3500名士兵支付的补贴和G4S原本要获得的酬劳。

  卡梅伦的此番表态,让人想起他2010年上任时的承诺。他提出要公布更多公共部门原始信息,并且相信这是帮助公众了解公共部门服务水平的“革命性”举措。

  文化部

  “信息透明”受到质疑

  文化部被指责拒绝按要求提供独立的审计账户,导致对其奥运筹备工作的审查困难重重。

  本次奥运会公共资金部分主要来自伦敦市政府,但英国政府中的“文化媒体体育部”(简称“文化部”)代表英国政府也资助奥运,监督相关资金使用并协调各政府部门参与奥运工作。7月19日,该部门遭到严厉批评。

  当天,议会公共账户委员会发布的第9份奥运筹备监督报告中毫不客气地指出,G4S公司的管理费连翻12倍,文化部至今没有给出合理的解释。

  报告还指责该部门拒绝按要求提供独立的审计账户,在提供相关信息时不断抵制,导致对其奥运筹备工作的审查困难重重。

  然而文化大臣杰里米·亨特否认他们在G4S公司的管理费问题上存在问题。

  委员会主席玛格丽特提交报告时毫不留情地说:“这个部门的信息透明工作,一块奖牌也得不到。”

  承建局

  “请客吃饭”光明正大

  奥运承建局将资金使用信息直接放在伦敦奥运会的官方网站,访问者无需注册可直接下载。

  除了政府,伦敦奥运会有两个专门成立的机构,直接参与承办奥运工作,一个是奥运承建局(The Olympic Delivery Authority),一个是伦敦奥组委(The London Organising Committee of the Olympic)。他们涉及的资金问题都很具体、繁琐,但在公开信息时,所受约束不尽相同。

  奥运承建局就是伦敦奥运的“包工头”,它根据英国议会通过的奥运行动方案组建,专门负责所有奥运场馆的新建、翻新以及交通设施的建设。承建局靠公共资金支持,资金来自伦敦市政府的9250万英镑和英国彩票公司的22亿英镑,此外英国文化部和奥运彩票发行方也资助他们。

  对于这个主要靠英国人自己掏腰包支持的部门,资金使用的监督自然少不了。

  奥运承建局将资金使用信息直接放在伦敦奥运会的官方网站,访问者无需注册可直接下载。网页上一长串文件分为两类,一种是支出明细,另一种是“请客吃饭”明细。

  支出明细中公布了所有超过2500英镑的支出,包括支出项目,收款方,转账序列号等。而所谓的“请客吃饭”明细,其实并不是餐费,而是承建局各个部门,在工作中接受邀请参加的各类招待会等。每一份文档中都详细记录了每个部门及主要成员参加的招待会的时间、地点、邀请方和招待形式。

  公开接受“请吃”,难免让旁人觉得这个部门“不干净”。对于这种疑虑,承建局在其报告的“前言”部分解释说,承办奥运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因此承建局有责任在短时间内和社会各界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奥组委

  “偷偷摸摸”挣钱花钱

  伦敦议会文化经济体育委员会的主席认为,奥组委的做法打击了伦敦人对奥运的信心。

  奥运承建局勤勤恳恳制作、上传了几十份文件,而另一个主要部门伦敦奥组委,公开方式并不相同。

  伦敦奥组委承担了大部分奥运承办工作。除了接受奥运彩票发行方的6600万英镑残奥会资助外,其20亿英镑核心资金都来自奥运赞助商和门票销售。伦敦奥组委从2007年开始,每两年都有工作报告发布,内容包括项目进展、人员构成,收入、支出和审计结果等等,他们还要接受独立的财务审计。

  伦敦奥组委曾承诺,880万张公开发售的奥运门票中,将有75%销售给英国公众,28%的门票将低于20英镑,并且有30%-40%的开幕式门票通过网络向公众出售。由于对门票销售状况不满,今年2月,伦敦议会要求奥组委公布门票销售情况,但奥组委拒绝了这一要求,表示只有在奥运结束后才会公布具体销售情况。

  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伦敦奥组委并不受英国信息自由法限制,有权不公开资金信息。

  面对奥组委享受的“特权”,伦敦议会文化经济体育委员会的主席认为,奥组委的做法打击了伦敦人对奥运的信心,而他们搬出的“保护商业秘密”的理由“简直荒谬”,她说,“我怀疑,像百米决赛、跳水决赛和开幕式这样重要赛事的门票,大部分都没有向公众开放。”

  当初开始售票时,大批英国人抱怨,虽然申请了很多张,但最后一张票都没能买到。离奥运会还不到10天,伦敦奥组委却发来邮件,称还有很多票没卖出去,希望大家买票支持运动员。

  但对于奥组委赛后公开售票情况的决定,英国文化部表示理解和支持。当初正是在文化部的主持下,组建了这个属于私人的伦敦奥组委。

  商业赞助:

  禁令下的“伏击战”

  赞助商

  炸鱼和薯条必须兼得

  对肥胖症的担忧,让医生和专家也通过媒体,反对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作为奥运赞助商。

  《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热播,各种“美轮美奂”的菜品图片成串出现在微博上。看过此片的英国华人也不甘寂寞,在微博上发了“舌尖上的英国”。不过打开图片会发现,那一长串看似不同的图片,其实都是一道菜:鱼和薯条。

  全欧洲的人都知道,英国人的特色菜只有一道,Fish and Chips。一条炸鱼和一堆炸薯条,配上各种酱,在全英随处可见。

  在奥运会开幕前不久,伦敦奥组委宣布,在所有奥运场馆里,除了麦当劳,所有商家都不能单独销售薯条,除非,薯条是和炸鱼一起出现在餐桌上。

  为了保护麦当劳薯条,但同时保证世界各国的选手和游客品尝到英国特色菜,伦敦奥组委做出了“妥协”。

  但这样的禁令也意味着,人们无法品尝到英国传统菜谱中的其他各式“名菜”:牛排和薯条,猪肘鸡蛋和薯条,香肠和薯条、鸡肉和薯条,等等。40个奥运场馆里的800家餐厅也损失不少,少了“百搭”薯条,他们的菜单自然缩水不少。

  禁令发布初期,奥运会工作人员都被禁止在餐厅“私自”食用非麦当劳薯条。在施工人员和食堂出现激烈的争执后,奥组委才决定放宽禁令,施工人员得以重“食”薯条。

  6月20日,伦敦市议会通过一份文件,指责这届奥运会选择可口可乐和麦当劳这样提供高热量垃圾食物的公司作为赞助商。提交文件的议员詹尼·琼斯说,“当初他们承诺这届奥运会将为全世界带来一群更积极、更健康的儿童,但现在却与这些生产可能引发肥胖症的垃圾食品的商家合作”。

  据称,全英国60.8%的成人和31.1%的儿童超重。对肥胖症的担忧,让医生和专家也通过媒体,反对麦当劳和可口可乐作为奥运赞助商。

  赞助特权

  剥夺消费者的选择

  今年的伦敦奥运,所有场馆内购物,除了支付现金,只能刷Visa卡。

  但对于2012年奥运会,事实已无法改变,即便是伦敦议会的文件,也只能要求伦敦奥组委向奥委会建议,今后慎重选择赞助商,或是要求伦敦市长在今后伦敦重要活动中不要找这种公司赞助。而“薯条禁令”只是赞助商对奥运的影响力缩影。

  根据国际奥委会公布的数据,2005年都灵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12家全球合作伙伴共为奥运赞助8.66亿美元,2009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全球合作伙伴减少1家,但总赞助费增至9.57亿美元,还不包括其他三类赞助和39亿美元的转播费。如此大的贡献,保证了这些商界巨头获得绝对的“特权”。

  和麦当劳、可口可乐一样,Visa是奥运全球合作伙伴之一。今年的伦敦奥运,所有场馆内购物,除了支付现金,只能刷Visa卡。

  对于这样的选择,英国民间组织“消费者行动”的创始人马克·甘德说:“实在是惊人!这些赞助商获得了特权,但他们用这些特权来剥削消费者。”

  保护特权

  品牌警察遭遇“伏击”

  为了保障转播方权益,奥组委不允许任何现场观众和志愿者通过网络上传场馆内的任何图片、音频或视频。

  去酒吧喝酒、看球,是英国人的重要娱乐活动。刚刚过去的欧洲杯,街边大大小小的酒吧门口,都会放块黑板,写着“到这里来看球赛”以及今天的参赛的球队和比赛时间。但是,奥运会期间,在伦敦很难看到这样的揽客招牌。

  (下转B07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