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重点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7:重点

受灾老人暂别家乡安置

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安置21名受灾困难老人

2012年07月28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昨日北车营村,81岁的燕鹤卿和83岁的老伴儿,被背上去往义养中心的车。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尹亚飞
81岁的燕鹤卿坐在义养中心的车上,想到暂别家乡哭了起来。
昨日下午,义养中心内,一名老人拉着前来看望的亲人。

  “二哥,要去外边住了吧。”

  要离开住了30多年的老屋,81岁的燕鹤卿听到这话,心里难受。

  坐在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救助车上,这名房山青龙湖镇北车营村的村民老泪纵横。

  昨日下午,他和83岁的老伴被搀出漏雨的房子。老两口将到北京瑞普华老年义养中心暂住一段时间。

  灾后的困难老人

  燕鹤卿曾是村里的“赤脚医生”,上年纪后骑车摔跤。导致双腿行动不便,在拐杖和别人的帮助下,才能隔上两三秒挪动一小步。老伴刘树清患有糖尿病,勉强能做饭。

  “7·21”那场大雨,地势较高的他家,只是屋顶漏雨。人没事,但房子成了危房。

  “房子塌了怎么办?”燕学海就怕再下大雨。

  70岁的村民陈通,脑血栓全身不遂,躺在家里近一年,靠插入鼻腔的胃管进流食。

  洪水到来让他的伙食成了问题,短短几天,陈通就瘦得不到100斤了。

  68岁的刘树(音),脑血栓半身不遂,小儿子远在深圳,平日都是大儿子照顾他。水灾前一晚,大儿子也因脑血栓入院治疗,水灾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北车营村党支书翟瑞生说,村委会建议村里的老人投亲靠友,但临时安置点内仍有老人暂避,“可让这些老人住在露天帐篷里,没人照顾肯定不行。”

  接收21名受灾老人

  翟瑞生正为村里的老人发愁时,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赶到,他们把目光聚焦在受灾的困难老人。

  基金会跟北车营村委会及青龙湖镇民政科商量后,昨日下午,基金会将燕鹤卿夫妇、刘树等老人接走,送到位于丰台长辛店镇的老年义养中心暂住。前日下午,老人陈通已被接到义养中心。

  整个义养中心,除食堂外还有10个房间,由于接来21名受灾老人,义养中心就把办公室也改成了房间。

  北京瑞普华老年救助基金会秘书长陈锐说,昨日下午,青龙湖镇民政科又打来电话询问,是否还能接纳4个特困老人?

  “我再考虑考虑吧,实在不行,就把会议室也改成住人的房间。”陈锐说。

  都想早日回家

  相对村里靠领取救灾物资的生活,住在义养中心的老人感觉挺知足。可以保证一日三餐顿顿不落了,每天的伙食成本为20元,中午和晚上都能保障荤菜供应。

  老人孙玉华说自己不会写字,要不然就得写个感谢信给义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们了,“就是她给我这身衣服穿,我原来的衣服在雨灾那天都湿透了。”她指了指对面的工作人员说。

  虽然条件不错,但何时能回家,是每位受灾老人最关心的问题。

  陈锐的考虑是尊重家属们的意见,如果家属觉得村里房屋可以继续供老人居住,就可以将老人接回。

  “村里的老规矩是人不能死在外地,谁能保证哪天不会出意外呢?”一些老人和老人家属也存在这样的担心。

  更多人想着,灾难过去后,早日回家。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许路阳 实习生 李晓波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