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9:人才周刊·才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9:人才周刊·才市

出版人才需求向数字化转型(2)

2012年07月3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近年出现的可点读的数字化出版物。 图/CFP

  (上接D08版)

  他们在招聘时也更青睐具有复合学科背景的人才,既具备专业知识背景,在文字加工方面又有一定能力,这样能够运作得出好书,跟得上市场。

  数字出版

  内容为王VS技术主导

  数字出版是近年来出版业发展的一个亮点,数字出版人才也是复合型人才的一个典型显现。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常务副院长、数字出版专业负责人陈丹介绍,数字出版大约在2000年在国外发展起来,慢慢传入国内,直到2005年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快速发展起来,至2009年其产值已超过了传统出版业。

  “数字出版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词,国外大多称作数字内容产业。”陈丹解释,“目前关于数字出版的解释有几十种,大多集中在‘出版数字化’和‘数字化出版’两个含义上。出版数字化是指出版在流程、设备上的数字化,而数字化出版则指IT、新媒体的介入所带来的数字传播和数字管理。我认为数字出版应该是这两种含义的综合统一。现在很多国内传统出版社还不太清楚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或组织结构,而一些新媒体、IT企业则在市场运营、对技术的把握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

  2009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成立了数字出版中心,该中心李主任介绍,他们要做的主要是内容的数字化建设,把纸质书转换成数据库,但这种转化不是简单地把纸质书变成电子书,而是要进行分类和聚合,属于深度加工。“纸质书提供的是一个产品,但信息服务提供的是一个解决方案,一个问题可能会涉及到几十本书的检索。”

  李主任认为,数字出版人才首先要对出版流程非常熟悉,然后要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现有的数字化要有所了解,最后要了解互联网的传播方式。“现在数字出版招人很难,因为很难有人能够很好地结合这三个方面。”

  天闻数媒数字阅读执行官郑铁男则认为,“数字出版并非完全以技术为主导,以后的领军人物一定是出版界的人。现在很多国内出版社对数字出版找不着方向,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下定决心进行转型,他们尽管有些压力,但还没有到必须思考转型的地步。其实国外数字出版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了,也有着成功的模式,国内出版社完全可以借鉴国外同类型出版社的盈利模式和技术。”

  “也要看你究竟想把数字出版做到什么程度。”范源解释,“如果只是做成电子书,那一般的编辑可能也就足够了。但如果想对产品做进一步的开发,还是需要有计算机技术研发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我们的产品是需要个性的,即使和软件公司合作也不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想法。数字出版人才还是要靠自己来培养,目前国内高校在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方面还处在探索阶段。”

  ■ 高校说法

  多维度课程培养复合型数字出版人才

  ●陈丹,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常务副院长、数字出版专业负责人

  北京印刷学院是国内最早设置数字出版方向的高校,我们从2008年开始招收了68名学生,今年7月他们毕业并全部找到了工作。

  我们对数字出版的理解是广义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也是多层面多维度的。我们的数字出版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是出版理论与文化模块,包括编辑学、出版学等内容;第二是数字出版技术模块,包括网站架构、数据挖掘、多媒体设计制作等内容,在这方面我们不是教授技术的研发,而是怎样来应用;第三是数字内容管理模块,主要是数字内容的管理和营销,包括版权贸易、网络营销等等。我们的人才培养是复合型的,但学生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来选择不同模块课程的比重。

  总的说来,根据数字出版产业的人才需求,我们着重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对海量信息的发掘能力、优质内容的策划和整合能力、对数字内容经营管理运作的能力、跨媒体出版技术的运用能力。

  ■ 出版社声音

  数字出版背景下更应“内容为王”

  ●俞晓群,海豚出版社社长

  出版产业本身是内容产业,内容为王,在数字出版的大背景下更应该重视编辑工作。我认为数字化仅仅是一种表现形式,只是内容的另一种出口而已。不管受到什么样的冲击,也不会改变其本质。现在的出版人才也越来越专门化,不过编辑应该懂营销,懂市场,我们老一辈的出版人很多都是营销高手。但编辑最重要的还是内容加工,在数字出版方面我们会招专门的计算机、数字化人才,考核他们对数字出版的理解。

  D08-09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