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7: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雪山围绕的普兰(2)

2012年08月01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普兰服饰:各种宝石结结实实全都堆砌在身上,珠帘低垂甚至看不清面孔。
普兰的科迦寺。

  (上接D06版)

  最终汇入印度洋。阮女士说,“印度人不是喜欢在恒河里沐浴吗,所以冈仁波齐对他们太重要了,是生命的源泉。”

  冈仁波齐的附近就是圣湖玛旁雍错,香客团中的印度人、尼泊尔人也经常会在玛旁雍错岸边沐浴、举行仪式等。隔着一条路,当地人称为“鬼湖”的拉昂错只是为了描述这个咸水湖边寸草不生的客观景象,当地藏民又觉得两个湖本来是联系在一起的。

  阿里地区旅游局副局长王斌是援藏干部,也是西藏自治区的驻村干部,“我的村子就在鬼湖旁边,一家和另一家有的隔着几十里路。没事的时候,我就看着这天、这湖发呆。”偶尔放假休息的时候,王斌就会去普兰县城找人说话,喝酒。

  手艺失传的“孔雀飞天”

  普兰县另外一个著名的地标就是科迦寺,住持洛桑是个开明的人,他能够流利地使用汉语、尼泊尔语,也不拒绝任何被要求的镜头。现在科迦寺也开展了旅游业务,例如环游玛旁雍错,油钱700元,租车费五千到六千元。寺庙大门右手边的一间小屋开辟成旅游商店,商品包括一些唐卡的复印品、开了光的佛珠佛像、金属器皿等等。有了经济来源的寺庙不时会拿出钱来资助穷人,帮助村委会购买一些发电的柴油等。

  科迦寺所在的科迦村,也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对于这个一百多户人家的村子来说,“各种配套设施比较健全”,有公益基金会设立的医务所,阿里地区境内其他村落很难达到这种条件。

  普兰县副县长才旺是驻村干部,“来科迦村参观的人比较多,除了这里有科迦寺之外,文化特色比较突出。”才旺指的是普兰的特色服饰,绝对沉重繁复,平日早没人穿,现在科迦村还保存完好的只有7套,唯一穿着的目的就是展示给游客。科迦服饰极为丰富,一串串珊瑚、玛瑙、绿松石挂在脖子上,镶着各种绚烂宝石的披挂件结结实实全都堆砌在身上,头饰的珠帘低垂甚至看不清面孔。一个小卓玛说,这服饰叫做“孔雀飞天”,和普兰的母亲河孔雀河有关。

  如此隆重的服饰来自于家族传统,“以往只有贵族才能够积蓄下这样的服饰,现在我们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手艺失传了,做服饰头饰的原料也很难找到。”才旺说。穿戴这样的服饰非常麻烦,所以一般向游客演绎一次,每个姑娘都会得到200元的报酬。

  ■ 边境线

  普兰是个边境县,距离县城约25公里的地方就是斜尔瓦边境口岸:中国、尼泊尔交界处。孔雀河从斜尔瓦边防站穿过,河床上一条仅能两人并行的铁索桥,对岸就是尼泊尔边境的雨萨村。这条狭窄通道承载了整个普兰边贸的出入境货运任务。除了官方组织的印度香客团从强拉山口进入外,第三国的游客只能从斜尔瓦进入。边境处还有一个简陋的停机坪,偶尔有一些乘坐直升机的欧美游客,会选择从这个通道进入普兰。两国边民可以在边境线两侧各30公里范围内自由往来。跨国婚姻在这里也不罕见,因为两地边民的语言和生活习惯都相近。驻守在斜尔瓦边境的扎西说,对面的尼泊尔警察也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你好,谢谢,再见”。两岸边民放牧也能够共享一片草场,有人说,那边的草好呢,尼泊尔那边海拔较低,牧草油绿绿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