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8:娱乐新闻·对话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8:娱乐新闻·对话

执导《人山人海》携威尼斯银狮奖归来,明日公映;“温和”导演解读幕后创作

蔡尚君 愤怒改变了迷惘的方向

2012年08月02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在前日的首映式上,蔡尚君携主演举杯。新京报记者 郭延冰 摄
陈建斌饰演的主角“老铁”,为了寻找杀弟弟的凶手,骑着一辆摩托车从南跑到北。蔡尚君说,他把这个角色设定成为一个符号般的人物。

  ■ 记者手记

  贵州六盘水猴儿关乡六兄弟中的六弟惨遭抢劫杀害,凶手逃离,五兄弟历时一年零四十八天,骑着摩托车追遍大半个中国,终将亡命凶手擒拿归案。这是一则真实的社会新闻,导演蔡尚君将其改编成《人山人海》,一举获得第68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狮奖。这是他个人导演的第二部电影。

  我与老蔡曾是同事,相识已近十年。他的为人与长相一样,心宽、敦厚、善良,我从未见过他发火,但在《人山人海》里,我看到了他的某种愤怒情绪。不过我丝毫不感到意外,因为骨子里,老蔡就是一个愤青。在他看来,有愤怒其实是积极的,内心也是慈悲的,而这也正是他对现实的一种态度。

  关于《人山人海》 凶杀背后,带来什么?

  新京报:怎么想到把真实的社会事件搬上大银幕的?

  蔡尚君:拍完《红色康拜因》后,我本来想把小说《跑过北京》改编成电影,但立项没通过。我想起了2008年看到的这则新闻,过了大半年还能记住,说明它还是有点意思。我和编剧顾小白、顾峥就开始在网上查资料,琢磨改编拍摄的可能性。我去了趟事发地,从黄果树到六盘水进入山路后,突然明白为什么为了一辆摩托车就能动刀杀人,因为没有摩托车你根本走不出去。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个从城市回到家乡认命、偃旗息鼓的人,因为偶然事件被推到现实里,这个人物有的只是过去和现在,没有未来,这也是我想探讨的:在凶杀背后,到底能带来什么?

  新京报:你是个温和的人,以前编剧的作品也很温情,但这里面我看到了你的愤怒。

  蔡尚君:愤青嘛(笑)。“老铁”这个人物到最后没有沉默也没有顺从,虽然选择隐忍,但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愤怒。我还是觉得做得不够,真正经典的东西一定是有超越意识形态更深的东西,而不只是表面的批判。

  合作陈建斌 真的刀片,吞还是不吞?

  新京报:你以前编剧的《洗澡》《爱情麻辣烫》等都发生在你熟悉的都市生活里,为什么做了导演后的两部影片都选择了你并不熟悉的环境?

  蔡尚君:二十出头时凭着青春的那点认识,写的都是熟悉的生活。但还是个人性格和喜好的问题,我不是一个感性的人,对社会的变化很有感触,也更喜欢有思考性的东西。

  新京报:据说陈建斌为这部电影自降片酬?

  蔡尚君:不仅降片酬,为了这部电影他大半年都没接戏,这时间可以接俩30集的电视剧了,那得赚多少钱啊。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单纯的人,平时也没什么娱乐,就在家看书、看片子,跟孩子玩玩。但他为了戏真较劲。

  我们在很多想法上都非常默契,但有场吞刀片的戏起了争执。我们没有道具,只好把真的刀片磨钝再封上蜡,我自己先试了一下,但他不同意,说进入角色就会忘了嘴里的刀片,划伤了就会耽误后面的拍摄。其实后来也被我说动了,但我还是觉得太危险,就没拍。

  新京报:有什么新片计划?

  蔡尚君:在筹备《随波逐流的人》。想拍关于东北边贸的故事,还是文艺片,讲的是人在洪流里的身不由己。

  ■ 角色解读

  追凶手,追high了

  经过大量实地调查,我发现抓凶手的这个人非常有魅力,他坚持写日记、每天看报纸;除了标价悬赏,还花钱给凶手家对面的住户安了电话送了洗衣机,为的是让他们帮忙监视;终于可以抓凶手时,他首先不是报警,而是打电话给一个记者;抓到凶手后,他却放弃了最初要置凶手于死地的想法。我甚至动过让这个人来演的念头。以我对他心理的揣测,我觉得他千里追凶,除了血缘、亲情的原动力外,这件事其实也是他生命中最大、最High的一件事,这点挺触动我的。 (口述:蔡尚君)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孙琳琳 实习生 张晓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