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4:关于梦露·艺术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4:关于梦露·艺术

成名15分钟,或者半个世纪

2012年08月03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1
2
3
4
5

  “我不想变得富有,我只想有人爱我。”梦露若还活着,也许就不会发出这样的哀怨了。过去50年里,她是众多艺术家的缪斯。上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兴起的波普运动中,梦露形象在艺术中的出现达到了一个高峰:安迪·沃霍尔、罗伯特·劳森伯格、克勒斯·欧登伯格等波普大将们都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梦露与艺术的关系是暧昧的:她的形象造就了一批艺术家,而艺术家也让她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梦露在她未完成的自传中写着,“我知道我属于大众和这个世界,不是因为我有天分或美色,而是因为我从来就不属于任何人或任何领域。”

  安迪·沃霍尔曾说,人人都可成名15分钟,梦露不仅生前成为最有名的人,在死后的半个世纪里,她依然如故。

  1.销魂

  萨斯琪亚·德·波尔《玛丽莲巴士站》(2005)

  这尊雕塑灵感来自梦露1956年的电影《巴士站》中的经典造型。

  2.波普

  安迪·沃霍尔《玛丽莲双连画》(1962)

  1962年8月,梦露去世几周后,沃霍尔完成了这幅丝网波普作品。一共50张梦露的肖像,取材自她1953年的成名作《飞瀑怒潮》宣传照。左侧25张彩色图片和右侧25张黑白图片暗示着这位巨星的生与死。

  3.巨型

  苏华德·约翰逊《永远的玛丽莲》(2011)

  约8米高的雕塑,灵感来自比利·怀德1955年的喜剧电影《七年之痒》中梦露白裙飞扬的经典造型。2011年7月在芝加哥亮相,今年5月拆除,目前正在加州棕榈泉市展出。

  4.幽默

  塞巴斯蒂安·克吕格

  《玛丽莲·梦露》(2004)

  这位肖像漫画家笔下有很多好莱坞知名人士,他总是能抓住人物最突出的特点,以夸张幽默的笔法博人一笑。

  5.抽象

  威廉·德·库宁《玛丽莲·梦露》(1954)

  这位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擅长画女人,但是他笔下的女人不是优雅美丽,而是变得躁动不安。

  “一个不化妆的人,最想令人亲吻。可是玛丽莲的双唇不适合亲吻,却很适合拍照。”——安迪·沃霍尔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