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3:人才周刊·才议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3:人才周刊·才议
上一篇  下一篇

何必非要“本科以上,35岁以下”

2012年08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职场观察

  我们早已提出要与国际接轨,在对人才的认识上,在用人的机制方面,更应该与时俱进,学学国外“无履历用人”的方法,只有从用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科学地考察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才的使用成本。

  □巴山(四川大竹)

  “学历本科以上,年龄35岁以下”,这几乎是国内各种人才招聘通用的必不可少的两个条件。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而今的国内用人单位,常常是对博士生“敞开门”,对硕士生“开着门”,对本科生“留一扇门”,对专科生“闭着门”,至于专科以下者无论怎样敲也“打不开门”了。不管你实际工作能力大小,甚至不管你专业是否对口,没有学位,再有本事也只有望而兴叹的份。

  然而,最近,笔者却看到一些国外关于人才招聘的消息:据日本《东方时报》报道,许多日本企业在招聘人员面试时,不让面试人员知道应聘者的学历、毕业的大学名称,只问应聘者为什么对本企业感兴趣、今后有什么打算,以了解其掌握的专业知识、应变能力等。

  无独有偶,韩国的某家信息网站对195家企业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85%的企业不会给高学历求职者加分,而且,这些企业非常希望在大专或职业高中生中招聘新员工,因为这些人的薪水相对较低,而且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上岗后很快能成为企业骨干。

  任何人都知道,学历不等于能力,学历与真才实学并不能完全画等号。中国有句俗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就知。”遗憾的是,如果没有一定的学历,你再是马,也没有去遛的资格。其直接恶果便是刺激了人们对文凭不择手段的追求:能考则考,能抄则抄,或者干脆请人代考,实在没机会没条件的,便拿钱买一张假文凭。这些“注水文凭”、假文凭在国内的泛滥,不能不说因这种不正常的用人机制所致。

  至于说要求“35岁以下”,同样是用人单位的一种“情绪化、随意性”的表现。人年轻,身体好,思想开放,有活力,当然是好事,但并不是任何职业,任何工作岗位都非得要35岁以下。事实上,有的工作或许更适合年龄稍长的人才。

  最近,美国一家有名的跨国公司打出招聘启事,专门招纳50到70岁的求职者。据该公司负责人解释说,因为年龄大,才有广博的阅历、丰厚的经验和学识,公司用不着花钱专门搞培训;而且年龄大办事老练、细心,在某些岗位比年轻者好用得多。

  日本人田中耕一在2002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后,有人在《文汇报》上刊文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假如由中国人来评这个诺贝尔奖的话,我们能把这个奖颁给田中这样没有职称、没有头衔的‘小人物’吗?”事实是,43岁的田中耕一既非教授,亦非博士,甚至连硕士学位都没有,只是岛津制作场一名非常普通的工程师。

  对这个例子我们应该做深刻的反思。时代飞速变化,我们早已提出要与国际接轨,在对人才的认识上,在用人的机制方面,更应该与时俱进,学学国外“无履历用人”的方法,只有从用人的实际需要出发,不受学历、年龄和资历的限制,科学地考察人才,才能从根本上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降低人才的使用成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