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8:旅游周刊·异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8:旅游周刊·异域

“应许之地”的柔软生活(1)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耶路撒冷老城广场上虔诚的朝圣者。

  你若是展开一张世界地图,以色列就是地中海东岸那块极小极狭长的土地。历史上,这块土地,是王国兴替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宗教文明交融激荡之所,更是上帝对犹太人的“应许之地”的一部分……凡此种种的描述中,“那宽阔,流奶与蜜之地”,最为真切诱人。事实也是如此。深入这里,你会发现,所有的宗教、纷争、过往,都远不如生活本身,来得鲜活、真实、坚韧、长久……

  多面特拉维夫

  特拉维夫,星期五,太阳落山之后便是安息日。这片古老土地上最年轻的城市,丝毫没有停息的迹象。

  沙滩上满是嬉水的孩童,玩舢板摩托艇的少年、晒日光浴的男男女女。各色小店开敞着大门,等待客人的光临;人们三五成群,享受着街边餐馆热气腾腾美食和咖啡。这样一副欢乐的场景,与我想像中的宗教圣地相去甚远。

  城中漫步,三三两两的男女大兵不时与你擦肩而过,这也是特拉维夫一大景观。以色列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8岁以上公民无论男女必须服兵役,大兵们稚气未脱的年轻面孔,却告诉你,他们只不过是刚高中毕业的孩子。

  特拉维夫的房屋大多为三四层的小楼,简约洁白,掩映在绿树花丛中,形成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包豪斯建筑群。狭长的窗户,平铺的屋顶,阳台精致而宽敞,特拉维夫也因这4000幢小楼,被称为“白城”。

  转过几个街区,我们来到Nahlat Binyamin步行街的艺术角。用导游摩西的话来说,全特拉维夫最疯狂的人,都在这里。未及近前,一阵歌声传来,越过挤挤挨挨的肩头,只见一位满头银发的六旬老妪,正抱琴高歌。据说,她曾是70年代以色列红极一时的歌星,后来生活潦落,卖唱街头,却因影响市容屡遭政府驱逐。特拉维夫市民联名给市长写信,方为她争得一席之地。

  这边纵声欢唱,十米开外,几个黑衣帽,长鬓发的正统犹太教徒,闷声不响摆出自己的小摊,彬彬有礼,向过往的路人赠送安息日的圣器,那黑色的一片,是静默的提醒:纵情欢乐的人们,请别忘了安息日!特拉维夫就是这样一个奇妙混和体,戒律是森严的,生活却是柔软的。

  雅法与阿卡

  以色列古城中,最爱雅法和阿卡。不是因为他们沧桑的过去,而是因为活泼泼的现在。

  雅法是特拉维夫的另一半。这个古老的海港小镇,据说建于诺亚方舟时代,早在4000年前便是地中海著名的港口。因为是连接埃及和叙利亚的战略要地,凡要登临这片沃土,必经雅法,这也注定了雅法浩劫无数。从罗马人、希腊人、十字军、土耳其人到阿拉伯人都曾占领过这座古城。

  只要细心体察,从古城不同颜色的砖墙、不同风格制式的穹顶,就可以看到它一次次被毁灭、一次次重生的过往!老城尽头,至今还遗留着土耳其人建造的监狱残垣,面朝大海,无路可逃。

  (下转D19版)

  D18-D19采写/新京报记者 王悦 D18-D19摄影/卢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