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9:旅游周刊·异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9:旅游周刊·异域

“应许之地”的柔软生活(1)

2012年08月08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黄昏时,整个耶路撒冷弥漫着金黄色的光辉。
雅法街头充满艺术气息的小作坊。

  (上接D18版)

  即便有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呈现于眼前的雅法却灵动鲜活。层层叠叠的石阶,错综复杂的小巷,犹如设计精巧的迷宫。十二星座的标识,引领着游客曲径通幽,头顶上的一隙蓝天,阳台上静放的小花,拐角处的光与影,都如此撩人心弦。

  还有各式各样的画廊、工作室、饰品店、小作坊,不知聚集了世界上多少知名不知名的艺术家,或许因为他们,这里的一草一木、一门一窗,都散发着不经意,却又浓烈的个性,让人只想一路追寻而去。

  与雅法同样古老的阿卡,则更为真实和生活化。

  到达阿卡时,已近黄昏。远处杰萨尔清真寺的巨大绿顶清晰可见,证明这是一座以阿拉伯人为主要居民的城市。

  落日余晖中,一群顽皮的阿拉伯孩子,沿着老城残垣断壁攀爬而上,然后纵身跃入海中,如此往复,乐此不疲。狭窄的砾石街道上,几只猫咪懒洋洋地穿过,准备到海边的鱼摊上碰碰运气。一位阿拉伯老人,躲在阴凉的阳台里抽着水烟,见我举起镜头,有些腼腆,转而欣然……

  这样的情景,很难与中古时代的铁马兵戈刀光剑影联系起来。事实上,阿卡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拿破仑当年攻城不克,曾不无遗憾地说:“如果我占领了阿卡,就能控制全世界。”

  从最早居住在此的迦南人的某个部落,到后来腓尼基人的统治;从十字军东征时耶路撒冷王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到公元1291年阿拉伯人的大举进攻;城头变幻大王旗,阿卡的生活却世代延续。

  金色的耶路撒冷

  55次城池被攻陷,10次被屠城,无数生命灰飞烟灭,最终,犹太民族数千年颠沛流离的眼泪,都被巨大“哭墙”所承载。

  哭墙宽50米,高18米,抬头仰望,依稀可以想见当年圣殿的雄伟。墙下,形形色色卑微的信徒,男人、女人、孩童、士兵、白胡子的希伯来老人,不分肤色年龄,无不手捧圣经,或以额抵墙,低声默祷;或以掌抚墙,久久哭泣。旁观如我,也不由感叹“人生即苦”。

  躬身面壁而退,转过身,阳光炽烈,生活的场景却又流动起来。广场上虔诚的朝圣者、看热闹的游客、大声招揽生意的阿拉伯商贩,形影交错。

  头戴黑帽的男子和生着卷发的男孩匆匆赶去犹太教堂,那边的宣礼员大声招呼教徒快来做礼拜。喧闹的人群为生计奔忙,熙攘的市集上,一位头顶皮帽的男子热情地邀请我们晚上去他的酒吧……在这座世界上最神奇的城市里,所有这一切就这样交织着、融汇着。

  黄昏,是耶路撒冷最美的时候,温暖的阳光投射在城内建筑的石墙上,整个城市弥漫着金黄色的光辉,明亮而美丽,圣城之圣就在这一刻以最最原始的方式喷薄而出。

  ■ 圣城情怀

  我们曾在巴比伦的河边坐下/一追想锡安就哭了/我们把琴挂在那里的柳树上/因为在那里,掳掠我们的要我们唱歌……/耶路撒冷啊,我若忘记你/情愿我的右手忘记技巧/我若不记念你,情愿我的舌头贴于上膛……怀揣这样哀伤的诗句,从大马士革门进入耶路撒冷老城。循着耶酥受难的苦路,无数迷宫般的巷道铺展向前,每一块路石都被岁月打磨得光滑照人,三大宗教的烙印深深地打在城中每一个角落。

  金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of Gold)中这样唱道,“山林的气息美酒般清爽,黄金之城,青铜之城;耶路撒冷,到处充满光芒;我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也许,这才是层层宗教历史悲情之下,古城耶路撒冷的本来面目:所有的苦难与救赎,都只为今世活得喜乐、安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