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0:星期五周刊·影碟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0:星期五周刊·影碟机
下一篇

墙内羞花热情似火

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旅法女星任洁和《预言者》男星塔哈·拉希姆(左)在影片中有大量对手戏。

  本周大作

  出品:法国/中国 导演:娄烨

  主演:塔哈·拉希姆 任洁

  推荐指数:★★★☆

  《花》是导演娄烨在解禁前对男女情欲最自由的一次展露,全片在法国拍摄,如他以往的创作一样将性与政治融会贯通,以性的姿态来隐喻人物的“无根感”。影片改编自刘捷的同名小说,英文名《Bitch》意为“婊子”。片中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很有象征性,法国蓝领“马蒂欧”与中国留学生“花”的社会阶层不同,文化冲突固然存在。两者不能分享精神世界,只能分享彼此的肉体,通过肉体关系来维持精神层面。无论是在巴黎的夜店还是三里屯的酒吧,法国的下里巴人始终都是具象化的男“性”象征,中国的知识分子则具有阉割化的象征,两者对花的偏见都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墙外她是自由“婊子”,墙内她是闭月羞“花”,灵与肉都不完整,娄烨借花这个角色传达了他一向擅长的隐喻。正如片中花的自由尺度一样,在国外的纵欲过度和在国内的墨守成规,是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两者都不正常。

  影片接近尾声时,花决定与中国知识分子前男友结婚,当她再次遇到马蒂欧时,后者对她说:“你马上都要结婚了,怎么还在这里?真是bitch!”。贪得无厌的欲望摧毁了这个饱食终日者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换言之——精神和意志都不存在了,人只是一堆肉被上了发条。女性解放虽说是可以自由挥霍自己的身体,但男性则认为她们滥用身体就是不道德,这在男女之间的性观念和爱情观中产生了鲜明的反讽意味。

  娄烨对于城市的捕捉仍是迷人的,《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南京如诗,《苏州河》中的苏州河如画,《颐和园》中的重庆、武汉则是热情似火。而《花》中的巴黎既不美,也不浪漫,反倒呈现出了底层社会的脏乱差,就像马蒂欧及其党羽一般。城市与人一样,它们都有自身的特点。而片中短暂出现的北京,展现出来的也是文绉绉的知识分子的交谈与采访,这是延续《颐和园》的拍摄手法,尽管崔卫平、张献民、郝建三位电影学院教授的客串问答都颇有意味,但这种表现方式与城市格局都与影片的整体氛围极不协调。两个城市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出现了各种桥的剪辑——过街天桥、跨海大桥等,而花就像“桥”一样,被夹杂在这两种文化(国内和国外、阶级矛盾、性压抑与性瘾等)中左右犯难。

  刘捷的小说文字优美,引人沉醉其中,但是娄所呈现出的影片气质与原著并不相同。两人都属作者,刘捷有自己的自传色彩,娄烨其实也是在拍自己。□大奇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