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3: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23:星期五周刊·写字板
上一篇

是时候“大禹治水”了

2012年08月10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拾荒时光】

  □谷峪(编剧)

  一场暴雨引发一系列“伤城”故事,不少素材都可发展为电影情节。如同以“恐怖主义和英雄主义对抗”为国家主题的美国应运而生了新《蝙蝠侠》三部曲一样,六十年一遇的大雨及其带来的种种问题也极有可能催生一部“旧瓶装新酒”的商业大片。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故事正是此时最恰当的题材。

  假如拍摄一部《大禹治水》,乍一看它是部主旋律电影,过程和结局几乎众所周知,但细细看来远非如此。围绕这次中华民族史上最艰难抗洪抢险事件的,是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和匪夷所思的视觉奇观。“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典故,但戏剧冲突也在于此,当年奋战在“灾区第一线”牺牲小家小我的禹还不是舜禅让的对象,他的身份是“罪人之后”——禹的父亲鲧盗窃天帝息壤填水失败被处死,禹被指定“戴罪立功”,背负着杀父之仇,在政府官员的一致阻挠之下展开疏导工作。这是故事的首要冲突。在此基础上是一系列商业大片的情节——杀防风氏、相柳、无支祁等海陆妖怪,或寻访或偶得各种神奇道具,如多年后被孙悟空夺去做了金箍棒的定海神针铁,标注了整个黄河水情相当于谷歌地图的河图,具有丈量及勘探功能的神尺玉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开山金斧等。

  最后甚至有大禹变身黑熊的情节。密集的看点和大小高潮遍布整部影片,并且因为故事中丰富的象征性元素令现代观众不断找到对应当下处境的共鸣。

  即使因为制作成本等原因不能正面拿下这个题材,也可以旁敲侧击,以貌似无关的故事带出大禹治水的历史背景。最近票房近七亿的《画皮2》是对中国传统叙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效的现代转换的经典案例,片中大量引用了《山海经》的典故,但做得比较隐晦和巧妙。比如冯绍峰扮演的捉妖师这个角色,在试图查明杨幂到底属于哪种妖的过程中,拿出了一卷名叫《妖典》的竹简,挨个念出:“精卫、蛮蛮……”实际上这都是《山海经》中记录的鸟类。虽然《妖典》是影片虚构的,但上古时代确实存在一套将天下万鬼记录在案、方便读者看图说话的妖魔百科全书,那就是禹铸的九鼎。

  在大禹平定洪水、接替舜成为帝王之后,他进行了一项颇具纪念碑性质的工程,就是熔铸九鼎,命人在鼎上刻满全部已知怪物的名称和图画,以利国民。

  这传说中的九鼎在商朝之后下落不明,本可做《国家宝藏》的题材,但如果在《画皮》外传《捉妖师》中出现,则正点无疑。观众在缅怀大禹治水的功绩时,将会再次想起当年贤主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并且感叹,那时治水的方案和设备,似乎都比现在齐全得多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