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云南省巧家县白鹤滩镇花桥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发生一起爆炸案件,致4人死亡、16人受伤。
案发后,警方认定赵登用实施了爆炸,动机为报复社会。但舆论对此结果表示质疑。
3个月后,事件出现大逆转,警方宣布,涉案疑犯邓德勇、宋朝玉因涉嫌爆炸罪已被依法逮捕,赵登用也是受害者。
内外的两个巧家
赵登用被炸死的那个早上,巧家县的空气略显燥热,人们都穿着短袖。案发之后不久,巧家警方就已经开过新闻发布会,认定赵登用是犯罪嫌疑人,并公布了包括赵登用私人QQ空间在内的所谓证据,试图证明其有“报复社会”倾向,此说遭到广泛质疑。
在去巧家之前,我是抱有这样一个目的的,即试图找到证据来推翻巧家官方关于赵登用“报复社会”的结论,因为这个结论在外人看来缺乏说服力。
我赶到巧家是5天以后,在同行里算是去得比较晚的,此时,有关巧家案的报道和传言,已在网上沸沸扬扬。
我对自己其实没有多少信心,毕竟记者不是侦探,不具有专业的刑侦手段,破案是警察的事。何况,在当时巧家最不缺的就是记者,无论是男记者还是女记者,能翻遍的地方早就被翻遍了。
读者可能很难想象,在巧家和巧家之外,这起爆炸案呈现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真相。
巧家之外,巧家县给人的印象是封闭、拒绝公布信息。而在巧家,官方留给记者的印象则相当开明,比如,县委副书记王刚专程赶回来与记者见面,宣传官员主动配合采访,从不制造采访障碍、干涉记者行动,说话时开诚布公,甚至热情如火。
可以肯定地说,在我曾到访过的所有县级政府机构里,这个西南贫困县的官员给我留下了最好的印象。所以,简单把巧家官员和那种脸谱化的形象画等号,我觉得是不公正的。影响此案进程的因素有很多。
在去巧家之前,我甚至还坚持认为,爆炸是网传的抱小孩的妇女干的。直到后来才知道这个看法是滑稽的。和此案中先后传出的许多失实信息一样,这个信息是一个前方记者在微博上传出,随后被网友引为巧家县隐匿真凶的例证,尽管此后这个说法得到澄清,但在现实的传播语境中,澄清却相当乏力,网友已经先入为主。在整个事件中,有太多先入为主的观念。
信息发布一错再错
巧家真正的危机,始于最初发布信息时的举措失当,最终一错再错。彼时,在网上关于这起爆炸案的谣言像病毒一样四处蔓延,巧家被迫站出来应对舆论,缺乏应对媒体经验的杨朝邦正是此时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巧家官方公布了犯罪嫌疑人的调查结果——爆炸案系赵登用所为,并且与拆迁无关。在当时的传播语境下,这个结论被看成是巧家县急于撇清爆炸与拆迁的关系,借此推卸责任,赵登用只是替罪羔羊。
事实上,从当时的监控画面可知,几个摄像头都清晰记录了赵登用背包进入现场,随即发生了爆炸。在信息尚未完全明晰的情况下,他的嫌疑确实最大。当时在场的记者近20家,私下交流时,都倾向于认为警方的结论可信,当然也包括我。
第二天,巧家县政府发布了第四次通报,通报确立赵登用为犯罪嫌疑人的依据:专案组发布了赵登用在现场的图片,以及他的个人QQ空间、违法记录,表示嫌疑人“性格孤僻、言行极端、悲观厌世,有报复社会的心理”。
这个依据被看成过于牵强。如今回头重新梳理当时的各种说法,巧家政府应该没有蓄意隐瞒造假的意图,毕竟确实是赵登用背包进入现场。
正在巧家面临征地拆迁的舆论质疑之时,赵登用与拆迁并无关联的事实,确实可以让当地政府长出一口气。
在巧家县城的大街小巷行走,只要一说是记者,到处都有递材料的拆迁户,当地所面临的征地拆迁矛盾可想而知。巧家一位县级领导曾在私下里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事实已经比较清楚了,就是和拆迁无关。”他还反问,哪个县里没有一两个悬案呢?
但在此案中,警方先期排除掉了与“征地拆迁”的因果,整个办案思路似乎更倾向于搜集证据证明“报复社会”的结论,使案件陷入了死胡同。
对于警方而言,破案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味迎合媒体和舆论,一些关键的线索甚至需要在办案过程中严格保密,也可进行合理的推断,可是将这些毫无说服力的QQ空间文字当做“报复社会”的证据公布,无疑是一步错棋。
找到线索仍困惑
就在爆炸发生近10天时,我和《南都周刊》记者周至美找到了林国财这个关键的目击证人。我在去灯塔之前,警察也去过,但这个线索却一直沉埋了10天。
事情是这样的,爆炸发生前不久,林国财在灯塔附近,目睹了一名背包男子雇用赵登用的过程,甚至听到双方谈价的经过。由于南都是日报,第二天即刊发了消息。目前已经证实,背包男子正是邓德勇。
此时,警方还在整晚找赵登用的妻子曾建花谈话,告诉她爆炸案就是赵登用所为,要她回忆有何异常。我记得就在我找到林国财当天,还见到了曾建花。她面容憔悴,向我还原了前晚警方询问的细节,她反反复复回答的都是:“没有异常。”
林国财的出现,应该是整个报道方向出现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就在报道刊发约10天后,巧家县迤博村村民邓德勇和宋朝玉被抓。他们雇用赵登用,让他进入拆迁赔偿现场,并用手机实施遥控爆炸。
灯塔附近就有视频头,我倾向于认为警方应该对当时的情况有所掌控,但因为破案需要,迟迟没有公布。彼时,一方面公众要求披露案情,一方面警方要尽速破案,其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如果不是这样,警方就太业余了,记者能找到的线索,我不相信警方对此完全不知内情。可蹊跷的是,在我找到林国财以前,并没有任何警察找过他核实细节,如果警方找到林国财,就可明白赵登用和那名男子的对话内容,就可知道背包来源以及雇用过程。也就不至于反反复复询问曾建花有何异常了。
这个线索将直接决定破案方向。但我不得不承认,此后我也困惑了。我一直不敢确定,林国财是否如当地所传的只是精神有问题。因为没有证据进行下一步推进,我又接到了离开巧家的命令,只得放弃当侦探的念头,而新的案情公布,却是在近3个月之后。
在整个爆炸案的处置过程中,巧家尽管很努力,但因案情本身的悬疑,加之结果的逆转,以及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它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已失去了任何可以挽回舆论的机会。
□王世宇(《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对自己其实没有多少信心,毕竟记者不是侦探,不具有专业的刑侦手段,破案是警察的事。
对于警方而言,破案需要一个过程,不能一味迎合媒体和舆论,一些关键的线索甚至需要在办案过程中严格保密,也可进行合理的推断,可是将这些毫无说服力的QQ空间文字当做“报复社会”的证据公布,无疑是一步错棋。
林国财的出现,应该是整个报道方向出现转折的一个关键点。就在报道刊发约10天后,巧家县迤博村村民邓德勇和宋朝玉被抓。他们雇用赵登用,让他进入拆迁赔偿现场,并用手机实施遥控爆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