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周刊·文化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周刊·文化
下一篇

一个理解乡土中国的入口

2012年08月1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我的乡土我的国》
作者:谢宏军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2年7月
定价:32.00元

  □书评人 来颖燕

  动人的艺术作品,往往是憾人心魄却又真诚可亲的。画家谢宏军的人物速写就给人以这样的感觉。而这些作品诞生的情境更是特殊——在美院毕业后,谢宏军闲居江苏老家几年,这期间,他每天都会去一家乡间诊所画速写,他的速写对象大都是来诊所就医的病人,于是,几年下来,便积攒成了这本《我的乡土我的国》。而他在每一幅速写旁又会配上文字,似在记录这些画中人的来龙去脉和生活状态。

  看似简简单单一本图录,读完心间却有种被逼人的质朴和真诚所感染的意绪。我可以感受得到,谢宏军是在用心记录这些人的生活状态。他用源自内心的亲近和坦诚,去接近、进而深入这些人的精神世界。所以,他的速写往往寥寥几笔,却一下子就抓住了画中人的灵魂,极为传神,仿佛他们的命运也尽显其中。而如果细读了画家在一旁所著的文字,就会更加惊叹于他对这些人的精神状态的捕捉力和理解力。

  一个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却始终保持着“喜兴样”的老奶奶,在谢宏军眼里似乎有着一种佛的境界——主动追求生活的喜乐,不为苦痛所遮蔽;因为年少痴情、恋爱受挫而自杀未遂的小王,因为剃着光头,而被人唤作“小和尚”,他被救后心理上常常扭曲,似乎是讨人嫌的,但谢宏军在他落寞的眼神看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对于人世既孤傲又自卑的复杂心态;中学女职工小芒总是把女人特有的唠叨、小心眼、爱妒忌毫无顾忌地表露出来;老单身老童常常是病员里穿得最破旧的一个,但是他又喜欢来医院,不光为看病,还为跟人闲聊,因为他害怕孤单……

  这一张张的脸孔,带着他们的故事,在我眼前渐渐清晰,又渐渐隐去,仿佛是世间众生的集结。画笔和文字,只是工具,我们可以感觉得到它们所描摹出来的那些脸孔背后的灵魂和心灵是有温度的,是可触的。“当他的感应全然交付给他所描绘的对象,对象遂以无保留的生命细节来报答他的纸笔。”而掩卷,更耐人寻味的是画者所选择的作画地点——乡村诊所似乎有着特殊的含义:它简陋却重要,“不仅是方圆百里乡民看病的地方,也是乡民沉浮、悲喜、生死的见证地。”

  陈丹青说:“人的救赎,艺术的转机,往往是苦恼逼出来的。孟德斯鸠有言:‘人只有在痛苦之中才更像个人。’——在乡村诊所的候诊室里,长年坐满了苦候就医的人……皆尽呈现了‘人’的苦相。”只是这些苦相并不只等待着我们去同情。谢宏军的真诚让人感觉到他怀着悲悯的心,却没有一种俯视的角度,没有将自己与被画者割裂开来。于是,这些特定情境下特定的人,便都具有了一种更普遍的意义,体现着人生的一种特定状态——用王安忆的话来说:“苦比快乐更加尖锐地触及和唤醒人的知觉,使人体验自身的存在。”于是,这本画录,不仅是了解乡土中国的一个入口,也是了解人生百态的一面棱镜。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