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人才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1:人才周刊
上一篇

新京报举办第二届“暑期校长论谈”

暑假校长论“一对一”

2012年08月13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黄森磊/安博京翰
耿任贤/新天际
赵晓林/安博精学
去年暑期,本报举行了第一届“暑期校长论谈”。
王继柱/育才苑
孙鹏/新东方
韩超/龙文
孙建海/育才苑

  8月8日,由新京报主办的第二届“暑期校长论谈”在北京紫砂艺术馆拉开序幕。在第一期活动中,来自安博教育、育才苑教育、新天际教育、龙文教育、新东方等教育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围绕个性化辅导和暑期个性化辅导市场展开讨论。嘉宾们纷纷表示,目前家长和市场对个性化辅导有许多误解,需理性、正确地认识个性化辅导。

  概念

  什么是个性化辅导?

  个性化的主体在于教师

  孙鹏:个性化辅导体现在辅导形式的个性化,选择人群的个性化,个性化的测评,个性化的辅导过程和结果的个性化。个性化在整个业界还没有形成标准体系,业界之外也多有悖论。教师对教学大纲、考试大纲良好把握,从而因材施教,这才是个性化。

  我认为个性化最终体现的主体在于教师。以前的公办学校不是小班教学,而且没有课外辅导,也可以出人才,这就体现了大班老师的个性化教学。但并不是所有老师都能因材施教,因此就造成了孩子成绩跟不上。成绩跟不上就有辅导需求,有的课外辅导形式虽然是一对一,但并不是个性化。所谓的个性化也不一定拘泥于形式,有时候可能是五对一、六对一。

  教法不同是个性化的体现

  孙建海:子曰,有教无类。教育程序上可以有共同之处,但是教法上却不能全部相同。我们追求的是程序上的标准化和管理上的标准化,而教法上的不相同就是个性化的体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行业协会来给“个性化辅导”下定义。

  操作

  个性化辅导如何兼顾应试与素质教育?

  应试本身也是素质之一

  赵晓林:应试本身就是素质的一种,两者不能对立。培训机构会增强服务性的课程,比如开围棋讲座、家庭教育讲座、家长讲座、某个历史人物教育的讲座等等,在提分的前提下,形象更立体、丰富,更接近教育本源。

  黄森磊:有了知识,讲能力,有了能力,讲价值观。针对北京的学生,要提升身体素质,身体好学习好才是全能冠军。

  通过素质课程增强素质

  孙建海:辅导机构能做的有三点:第一,让家长明白教育的本质,有选择的能力和智慧。第二,要求家长放低心态,降低目标要求,教育是一个过程。第三,开展一些跆拳道、围棋类兴趣课程,现在孩子吃苦能力差,抗打击能力差,自控能力差,通过课程增强素质。

  韩超:培训机构能做的是将文化课和艺术课相结合,艺术课的目标是提供素质教育,在文化课疲惫之后有所放松,对专门的学生开设专门项目,通过素质教育,让孩子在社会上立足。如果只是分数上有进步,但是不懂关心理解别人,没有正能量,即使成绩很优秀也没有用。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分不开

  孙鹏:高考虽然有不好之处,但在目前为止是最公平的。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分不开的。成绩就如同显性基因,而素质则是隐性基因。

  耿任贤:应试和素质的概念要搞清。家长选择参加夏令营,就是一种理念认识的提升。我们在提分的同时,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做一些设计,才能有长远的未来,否则很难立足。

  ■ 辨析

  个性化是理念 一对一是形式

  黄森磊:对于“一对一”和“个性化”,有些家长有理解误区。其实,个性化是一个理念,只是以一对一这个具体形式、具体流程体现出来。

  赵晓林:“个性化辅导”是一种理念和方法,不能将理念方法与形式混为一谈。所有的教育都可以有个性化,比如个性化在大课体现的形式可以是分层次的作业;男女生上体育课也可以体现个性化,身体素质不同就要不同训练。家长们要把形式和方法区分开来。

  耿任贤:个性化存在教育的整个过程当中。个性化不一定是一对一,一对一也不是个性化。例如,一个老师的同一份教案给几百几千个学生上课,但每一个孩子都有个性化的特点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也逐渐发现在大班上课不能体现个性化。于是,个性化辅导行业就应运而生了。我认为个性化需要引进导师这个概念,导师针对每一个学生,会使个性化更深入。

  韩超:个性化和一对一是有差异。一对一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个性化体现在个体的差异,要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制定教育方法,做到量体裁衣。差异是个性化的代名词。

  成绩好并非不需个性化辅导

  赵晓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个性化需求。只要是有个性化需求,就需要类似机构对其进行帮助。但受条件限制和升学压力等的影响,致使学生需求狭窄化和功利化。

  孙鹏:其实每个学生都需要个性化辅导。但辅导是要看条件,看时机。许多家长只追求结果,家长的心态很浮躁,我们给孩子做的测评,很多家长不看,只要最后的结果。

  耿任贤: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个性化辅导,我们在谈方案的时候会根据孩子情况,设计课程,有一些课外小课程,是根据孩子兴趣赠送的。对孩子正向的引导,在孩子个性化成长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但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提高了多少分,这也是机构以签目标合同作为噱头的重要原因。家长应适当降低期望值,不仅仅关注提分,也关注成长。

  韩超:有些家长以为成绩优秀的学生就不用进行个性化辅导的观点是错的。家长要保持冷静客观的心态,充分理解个性化的含义。每个问题孩子背后都会有问题家长,辅导机构呼吁家长,“只看进步,不看结果”。

  【嘉宾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黄森磊 安博京翰教育运营集团董事长

  赵晓林 安博精学副总裁

  韩 超 龙文教育常务总裁

  王继柱 育才苑教育集团董事长

  孙建海 育才苑教育集团校区总监

  耿任贤 新天际教育北京总校长

  孙 鹏 北京新东方学校中小学个性化学习部总监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孔悦 实习生 杨婷玉博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