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1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12:旅游周刊·特别报道

废墟:在地下,或者青草覆盖的土堆里(1)

2012年08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作为遗址性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和其他景区不同。在这里,看到的不过是断壁残垣的废墟。很多时候,它们甚至埋在地下,或者封在青草覆盖的土堆里。
作为遗址性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和其他景区不同。在这里,看到的不过是断壁残垣的废墟。很多时候,它们甚至埋在地下,或者封在青草覆盖的土堆里。

  锡林郭勒盟行署副盟长其其格是今年去圣彼得堡参加申遗工作的中国代表,她回忆当时投票的情景说:“在当天的申遗过程中,元上都是用最少的时间陈述,也是用最少的时间完成投票表决的。”

  作为全程参与元上都申遗工作的人,其其格说,元上都之所以申遗成功,主要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三个标准:完整性、真实性和具有很大的普世价值。“这是内蒙古第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实至名归。”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魏坚说:“所有的遗址、废墟的状况只会越来越差,而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好。我们所能做的工作其实就是减缓它们状况变差的过程。申遗成功的意义就在于,可以让遗址得到更好的保护。与遗址保护相比,发展旅游业应该放在次要位置。”

  对于当前火热的申遗,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健民认为,我国有些地方的申遗,政绩痕迹太重,应该端正申遗态度。他说,我国在申报世界遗产时,喜欢遵循“地区平衡”原则,比如某个省还没有,这一年,就会照顾一下这个省,而其他省份,即使有更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遗产,也不一定有机会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个省甚至一个国家的荣耀。一旦被贴上了这个标签,它就是属于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意味着更多的保护,而不是更多的开发。”王健民说。

  其其格说,遗址和看其他景区不一样。在其他景区,不用讲解,游客自己也能看出很多东西,但是看遗址,尤其是像元上都这样有许多地方还在论证怎样保护、怎样开放,等待进一步考古发掘,如果不听讲解,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不过就是断壁残垣的废墟,甚至很多时候,连断壁残垣都看不到,因为它们都埋在地下,或者被封在青草覆盖的土堆里。

  据介绍,等新的元上都博物馆和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游客的参观顺序应该是先到博物馆里去,看介绍元上都的视频,再看博物馆里展示的从遗址挖出来的文物,对元上都有了更多了解后,再到遗址去感受。

  (下转D13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