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家居卖场增设原创家居馆,“渠道+平台”助推设计师作品商品化
| ||
| ||
|
提起家居独立设计师的作品,人们最先想到的往往是诸如798、宋庄等地的艺术品商店里,或者是北京设计周、米兰家具展等大牌家居展会上的作品。和传统家居产品相比,设计师的原创设计作品面临着略微尴尬的局面,一方面,大多数消费者无缘与这些作品亲密接触,另一方面,独立设计师及其作品也难免陷入高处不胜寒的孤独。
原创设计渴望“接地气”
日前,在红星美凯龙朝阳路商场“億空间”原创家居馆中,记者看到产品展示区内聚集了多位国内知名家居设计师的经典作品,其中包括朱小杰的澳泊系列、王昕的ACF、侯正光的Moreless、宋涛的自造社以及今年首次参加米兰展的来自中国设计师的“坐下来”、中央美院老师与学生的设计作品等,并有19位独立设计师在此设立了工作室。据悉,这也是家居独立设计师首次大规模将营销阵地转战传统家居卖场。
风生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刘峰告诉记者,通常来说,独立设计师在国内主要通过设计商店、艺术品商店等面向个性化需求的场所进行销售,没有过家居设计师集群直接面对家居卖场的先例。记者了解到,借由以上渠道销售的独立设计师及其作品,往往由于受众群体过窄、无法批量生产而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境遇。红星美凯龙副总裁车建芳也表示,目前中国家具行业抄袭成风、山寨横行,设计师不敢将自己的作品拿出来,“担心若轻易将作品推出,很快就会遭人仿制,被人抄袭,价值流失”。
相比较而言,将设计品牌搬进传统家居卖场,则有助于帮助独立设计师走出困境。设计品牌自造社的创始人宋涛称,设计产品一定要跟传统的客户群有接触,才能得到真正的反馈,局限于小圈子里不利于长久发展。刘峰也认为,进入家居卖场以后,设计师贴近大众消费市场所以更加“接地气“,通过这个渠道与老百姓对话的同时,也能帮助品牌自身发现问题,在价格定位、材料选择、生活方式理解等方面及时修正。
推动原创设计良性循环
独立设计师携作品入驻传统卖场渠道后,一方面与大众市场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对接,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迅速实现品牌自身从作品到产品的转化。红星美凯龙京沪·西南大区总经理王伟表示,家居卖场不仅为设计师提供产品展示空间、设立工作室,更可以充当“设计猎头”,让设计师直接与家居工厂对接,帮助他们寻找设计买家。“我们可以利用渠道优势与设计师和家居工厂双向沟通,设计师可以通过售卖设计、转让知识产权,或以设计入股等多种形式,将设计转化为作品、产品,获得价值最大化。”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独立设计师中,拥有长期合作代工厂的设计师数量仍占少数,大多数设计师的作品仅能小批量打样生产,更有设计师作品只能存在于图纸之上,受制于打样成本、原材料等限制,无法转化为生产力,更无法量化复制。
北京丰尚艺软装配饰中心总经理马瑛表示,进驻卖场以后,在与消费者的长期接触中,如果作品累计了一定人气,那么自然会有工厂与设计师接触合作,进行大批量生产。而批量生产有助于削减成本,降低产品价格,从而能俘获更多的消费者青睐,这将形成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指出,在全球经济低迷、中国家具行业面临巨大挑战的今天,原创设计是中国家具突破困局的最大机遇。尽管对于家居行业来说,追求原创的设计师还很少,企业对原创设计的投入还不够,但独立设计师进驻卖场渠道,将消费者、家居工厂、设计师三方联结在一起,对推动中国家居原创设计将起到巨大的催化作用。
■ 业内说法
卖场助设计师实现价值
●车建芳,红星美凯龙副总裁
在中国家居界,一直就不缺少设计师,但是顾客往往不愿意为设计买单,再加上很多知名设计师的作品一经面世便被仿造,使得设计师越来越不愿意把作品展示出来,很多经典之作放在家中无人知晓、无人欣赏,最后设计师的名气也逐渐变小。这样恶性循环下去,中国的原创设计不会有出路,永远也无法出现世界知名的设计品牌。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大原因就是中国缺少一个展示并给予保护的设计平台。家居卖场吸纳独立设计师入驻,正是为了弥补家居行业的这一软肋,帮助设计师实现价值,就像“钻石作品卖的是设计师的设计而不仅是克拉”。
面对大众需重新界定设计思路
●刘峰,风生设计顾问机构创始人
独立设计品牌进入传统家居卖场后,优势在于设计师的创意开放性、产品个性化,但也存在劣势,比如小批量生产、缺乏商业渠道信息、产品定位短期内难以被大众所接受。此前做原创设计要么自娱自乐,要么满足小圈子的需求,而一旦要面对大众市场之后,就意味着设计师要重新界定设计思路。
此外,卖场渠道对产品生产能力也是很大的考验,设计师应积极寻求供应商体系、制造商体系的建立来解决难题。进入卖场以后,品牌展示机会大于商业价值,如果设计品牌与家居制造企业之间能产生合作,将是最好的结果。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李麒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