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制、执导并主演《木府风云》本周再登央视,解读获高收视缘由,回首自身影视路
|
于荣光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鸣魁之子。他自幼学习京剧武生十载,渐上顶峰之时,却因为一部香港电影改变了发展道路。1982年,他被香港导演徐小明发掘,在电影《木棉袈裟》中扮演头号反派而“一恶成名”,随后在《古今大战秦俑情》等多部片中连续出演反派角色,奠定了其“动作反派”的地位。
在央视八套黄金档拿下全国收视冠军后,由于荣光监制、执导并主演的民族史诗剧《木府风云》本周再次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为这部戏,他筹备了12年。他自认是个不安分的人,演员、导演、制片、监制各行都想尝试,最后干脆身兼多职包办了这部电视剧。他说:“这种前方的未知,本身就是一种诱惑。”
民族题材也有高收视
新京报:《木府风云》在央视八套首播后,收视率非常高,大家一般想不到一部民族题材剧能拿下收视冠军。
于荣光:我只能说它带了个好头,用硬成绩向业内外证明民族题材剧并不是冷门,也是可以创造高收视的。
新京报:据说你筹备了12年,为什么对它如此钟情?
于荣光:纳西族有一种包容精神,那里的人能歌善舞,豁达、平和,一起交流时会特别自然,民风特别好。我觉得,包容、和谐的思想对当今社会是一个启迪。
做演员,无所谓正反派
新京报:这次你一改近年来塑造的正面角色,又演了反派,你怎么考虑的?
于荣光:如果一个角色刻画得淋漓尽致、反响好,说你演反派成功还是正派成功,都不重要了。木隆这个角色不能简单定性为反派或是正派,他好战、希望自己强大,其实在他身上也有爱。
新京报:你是以“动作演员”见长,但这部剧里你的动作戏并不是很多,为什么?
于荣光:我不希望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去打,关于民族文化的文戏才是最大看点。我们希望在讲述历史的同时,探究这个人口不多的民族为什么会繁荣发展到今天,根源何在。即便到今天,你去丽江也会发现,那里多民族共存着很多东西,包容性很强,你会觉得很和谐。为什么呢?《木府风云》给出了答案。
秋瓷炫让我年轻很多
新京报:为何用一个精致的韩国女星演少数民族姑娘?
于荣光:选演员肯定是按角色找最合适的人,和国别没什么关系。在纳西族里历史上流传着很多女主角阿勒邱的故事,她集合了女人的全部优点,名字就是女神的意思。我之前看过秋瓷炫的戏,她给人的感觉就是女神的样子,美丽善良又宽容。
新京报:秋瓷炫在发布会上说你符合她的择偶标准。
于荣光:哈哈,有种老男人吃香的感觉。当然了,这是玩笑,我很开心她这话让我年轻了好多,我们剧组彼此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我也衷心祝秋瓷炫能早日找到另一半,到时候我一定参加她的婚礼,包个大红包。
吃苦学的技艺不会忘
新京报:当年你为什么在自己京剧表演的高峰期选择了去香港演电影?
于荣光:我喜欢电影,当然我也喜欢京剧,现在依然如此。但那时候,老去拍电影,就没有时间去练功了。京剧是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没时间学,只能保持原有的水平,不会有长足的进步,所以就放弃了。
新京报:在香港拍电影期间,你觉得有什么收获?
于荣光:拍戏时大家都讲广东话,我只能逼着自己学习粤语,但粤语和其他方言不同,有8个发音,普通话只有4个发音,所以很难学。我现在还会说粤语,吃苦学来的技艺是不会忘记的。
香港人那种永不言败、勇于竞争的精神,还有创造发挥的动力,让我学到了很多,而且他们很容易接受新文化、外来的东西,文化包容性非常强。这些对我之后的影视道路都非常有用。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玮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