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新世纪婴儿崛起,“神话剧”升级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暑期电视观察】

  对新世纪儿童而言,多元化的视角早就把神圣化的英雄消解得一干二净,追求个性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尽管由于理解不深,更多时候只是在假装推崇个性,或者推崇假装个性。

  这个暑假流行的“神话剧”(《济公3》《钟馗传说》《天地姻缘七仙女》《轩辕剑》等)呈现出一个剧烈的反差:一方面,我们在各大媒体上看到大量的批评和指责;另一方面,这些剧的收视率全都居高不下。

  要理解这个奇特的现象,观察批评者和剧集粉丝的身份值得讨论:前者往往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1978-1989年期间),如今20岁到35岁左右,已经成为社会的中坚;后者则是中小学生为主的新世纪婴儿(1995-2005年之间)。同样一部剧,“神话”的期望不再一致,鉴赏标准不再一致——新神崛起,新神话诞生了?

  神话学专家埃里克·达代尔认为,神话就是我们在自己身上永远不会看到的东西,代表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想象和美好信念。从这个角度理解,人们对“神话”的期望,也投射着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如果穿越到20年前——这时出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小孩子刚刚进入童年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没有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没有种类繁多的电视节目和故事书,拥有游戏机的小孩也屈指可数。一句话,现实世界单调乏味。因此,那时候的小孩对神话的期望是这样的:这是一个和现实截然不同的世界——这是一个奇妙瑰丽的地方,会出现很多令人想象不到的东西。他们希望在神话剧中看到肚脐眼放射金光的蜈蚣精,看到一颗头在半空飞来飞去的申公豹。

  不过,神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仍然从达代尔的定义出发来推论,不同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信念都在不断变化,人们对神话的需要必然也会发生变化。20年后,新世纪婴儿的童年完全是另一种景象,他们只需逃离繁重的课业就可以从现实世界中得到数不胜数的乐趣,极大丰富的娱乐产品让他们不需要与现实无关的崭新世界。与此同时,他们几乎每个人都是玩着网络游戏长大的,他们习惯用“参与”而不是“观看”来得到乐趣,他们习惯用自己的喜好来建设或改造幻想世界。在《济公3》中,尽管穿着破烂佛衣用着上古魔法,身处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济公却在用网络流行语来搞笑:“山寨货,我实在伤不起啊!”“先HOLD住!”上述神话剧中,所有法术的特技样式几乎都在模仿日本动漫和网络游戏——这些内容在上一代人看来完全违反了“神话剧”的标准,但对他们而言却是顺理成章。

  “神话剧”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年前,小孩子们对英雄的崇拜根深蒂固,从教科书上的雷锋、赖宁到荧幕上的张嘎——单一维度的灌输,打造了这些受万人景仰的伟大形象。自然地,他们对神话世界也有同样的期望,希望从中可以看到神格化的英雄角色,以寄托他们的信念和梦想。游本昌版的济公虽然形貌丑怪,但惩恶锄奸广施善举,完全符合他们心目中的英雄标准;但对新世纪儿童而言,多元化的视角早就把神圣化的英雄消解得一干二净,追求个性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尽管由于理解不深,更多时候只是在假装推崇个性,或者推崇假装个性。因此,凶神恶煞板着脸捉鬼的钟馗必须要改变,变成能唱流行歌曲能和妖怪谈恋爱的“个性”判官。

  有学者曾经站出来批评这个暑期的神话剧:“传统文化中已经形成共识的神话,不宜做过度的延伸和发挥,否则会对公众的审美习惯,公众共识形成冲击。”但他没有意识到,他理解中的“神话剧”已经过时了,“神话”在这个时代的新标准正在诞生。

  唯一吊诡的是,新世纪婴儿的新神都是改革一代的前辈们创造的。

  □申东旭(广州 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