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家之言
从市场宏观层面来讲,如果所有企业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状况,增加或裁撤人力,那么这些企业所营造的经济环境,应该是良性健康的。不过,对具体企业来讲,突然发现自己的人“多了”,宣布裁员,也应该反思企业到底是“病在了哪”?
从8月13日宣布裁员,到8月20日下“最后通牒”,摩托罗拉的一场闪电裁员,让被裁员工难以接受。曾经拥有的外企名声光环以及高额福利,突然都没了,处于弱势的员工发出抗议,在情理之中,却又无可奈何。
以传统眼光看,员工为企业奉献,企业则是员工的“家”,在企业这个小社会里员工永远不会失业。但这种理念,在国企中曾经被视作天经地义,但也一度遭遇了大量员工“下岗”的无情现实。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如今国企的福利待遇,好像比外企还要诱人。曾经拿着优厚待遇的外企白领,也频频遭遇裁员危机了。
对于遭遇公司裁撤的员工,我们当然应该同情,并支持他们对野蛮裁员的抗议。可是撇开这种“同情”的眼光,有一点要问:裁员的企业,就是糟糕的企业吗?不裁员的企业,就是优秀的企业吗?
身处不同位置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
应该说,从市场宏观层面来讲,如果所有企业随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现实状况,增加人力或裁撤人力,那么这些企业所营造的经济环境,应该是良性的、健康的。
许多老牌外资企业,都有业绩起起伏伏的经历,处在上升时期,招人;处在调整时期,裁员。企业有充分的自我调控余地,也就更容易应对危机。节约人力成本,是很多企业应对难关的重要手段。
须知,那些国际知名外企之所以成为成功的企业,就是在一个随时可能裁员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一个永不裁员且能够提供生老病死福利的企业,很难成为伟大的企业的,甚至可能是一个铺着鲜花的陷阱。以福利闻名的GOOGLE公司,也曾经发生大面积裁员的事情。
当然,作为员工,当被裁这样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至少在宣布被裁的那一刻,都是一件不幸的事,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不过,中国老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挪一挪,或许有更好的明天。
然而,话还需要反过来说,对于具体的企业来讲,一个公司突然发现自己的人“多了”,宣布裁员,这是承认自己“生病”了,并开始动手术。但这个病,绝不是刚刚患上的。倘若这个企业以粗暴傲慢的方式裁员,并引发集体的不满,此时,不但应该反思自身裁员的方式方法,并为此付出代价,更应该深刻研究企业到底是“病在了哪”。
像摩托罗拉这样一个数年前看上去还风光无限的企业,突然之间,业绩急转直下,出现这样那样的“病症”,显然是以往累积的问题所致。
□王海涛(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