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猫》会否成传说?

2012年08月23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当代剧场】

  歌舞至极酣畅淋漓,就是音乐剧的魔力,也是《猫》在三十一年中席卷世界的秘密。

  欢快的《Mr. Mistoffelees》一向是音乐剧《猫》的返场首选,在上周末于上海大剧院首演的中文版《猫》的谢幕中,“摇滚猫”走到台口,一个响指带领全场和着经典旋律唱起中文歌词:“没错,他就是一个传说!”演员们跳下了舞台,观众们则站了起来,“地球人”和“喵星人”终于玩成了一片。

  歌舞至极酣畅淋漓,就是音乐剧的魔力,也是《猫》在三十一年中席卷世界的秘密。有人曾担心《猫》的经典性会使中文版成为一场“戴着镣铐的拙劣舞蹈”,然而多少了解韦伯和艾略特的人应该早就可以预期到,演绎《猫》将会是一场“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舞蹈”。很难有词作者会拥有艾略特这样诗意的情怀,在每一只猫的俏皮、性感、善良背后,都有着人类的影子。葛丽泽贝拉的绝望与重生背后,则是浓厚的基督教人文气息,《猫》并不只是表面上那般热烈欢快,它背后的那个问题,人类已追问了千年之久。

  而《猫》的音乐同样是顶尖级,古典的乐迷会在其中发现不少大师的影子,“Moment of happiness”里蕴藏着很多瓦格纳的神秘和弦,“Macavity”中间的段落听起来就是斯特拉文斯基的味道。小清新们也有不少选择,“Mr. Mistoffelees”是一首能让大家摇摆着合唱起来的流行歌,爵士风的“Gumbie Cats”则充满着浓浓的怀旧范儿。开个玩笑说,在《猫》中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猫,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旋律。

  在此基础上,中文版《猫》成功的几率也有所提升,尤其在去年好评如潮的《妈妈咪呀!》之后,人们对经典音乐剧本土化这件事,似乎也开始有了一些美好的想象。希腊小岛上的单亲妈妈唐娜与三个爸爸的故事,在ABBA欢乐的旋律中,把简单的快乐传递给每一个中国观众,让人完全忘记这不是一个中国故事。可那有何妨呢?我们的邻国日本不也把音乐剧这个“舶来品”玩成产业了吗?

  比起去年的《妈妈咪呀!》《猫》在技术上比《妈妈咪呀!》难出好几条街去。且不说两个多小时快节奏的歌舞,光是始终保持着猫的形态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对中国演员打一个问号。毕竟音乐剧在中国还太年轻,而音乐剧几乎可算是表演中的“铁人三项”,能唱能跳还得能演。据说最让导演头疼的是,怎么让满台三十几只猫都有点辨识度,别看起来都差不多。看《猫》中文版的现场演出,群戏段落还是很出彩的,尤其是开场和尾声的猫族派对,气氛欢乐爆棚,加上演员还时不时下台与观众互动一把,让整个剧场也陷入喵星人与地球人的狂欢之中。然而,欢快背后带着点忧伤,在第一幕将近尾声杰里科舞会落幕,“魅力猫”葛丽泽贝拉孤身走上舞台,她站在阴影之中,想要起舞但身体却是不听使唤的僵硬,那一刻你不禁会想,是啊,年轻调皮的“摇滚猫”,终有一天也会老成皱纹满布的“剧院猫”,坐在一个小小的角落细数自己的美好回忆。

  在《猫》的舞台上你可以看到许多这样类似的小细节,并且从中感受到英国人对细节的追求,但话说回来,在这么大的剧场里,这么华丽又阴森的垃圾山上,观众目光的焦点难免时常“跟丢”,容易错过的细节太多,遗憾也就太多。不过回头想想,我能记得的也就这么几只猫了,剩下更多的猫呢?泯然众人矣……

  □吴若杨(北京 剧评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