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新的支撑点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数据解读

  中国经济需要建立起新的更可靠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振兴内需,应将经济调控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民众的消费上来。

  汇丰银行8月23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汇丰PMI初值为47.8,创下了9个月以来最低,中国制造业产出指数初值从7月份的50.9降至47.9,为5个月以来最低。而新出口订单更是创下了41个月最低值,显示制造业外需严重滑坡。

  PMI数据出现的这种情况,并不太出人意料。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我国一系列经济指标都出现了幅度较大的下降,GDP同比增速也在今年上半年下降到了具有标志性的8%之下,这种情况表明中国经济保持多年的快速增长能量面临衰竭。中央政府为此及时作出了“稳增长”的部署,并围绕这个目标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出了预调微调。

  但是,以什么手段来促成这个目标的实现,却是颇费踌躇的。

  在中国经济以往的增长模式中,由公共部门推动的投资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投资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撑点。但这种投资扩张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负面作用。因此,当“稳增长”再一次成为政府的首要目标的时候,重启投资就显得很谨慎。

  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模式,对于经济指标上升的效果毕竟是“立竿见影”的,因此它仍然是政府在“稳增长”中的第一选择。

  最近一段时间,各地纷传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产业规划的消息,涉及投资额动辄上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7月以来已公布的地方投资计划涉及金额约7万亿元。有些地方虽然没有出台政府文件,但是也发布了重点投资项目。目前这波由政府一手主导的投资浪潮,其力度甚至已经超过了几年前的4万亿投资大单。

  然而,在经济运行的整个链条中,投资只是手段,民众的消费才是终极的目标,一哄而上的投资虽然确实能拉升GDP,但如果内外市场不能对投资形成有效的承托,反而会造成累赘。

  目前的中国经济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严峻问题。内需不足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软肋,以前发达国家因为产业转移而让中国制造业得以“乘虚而入”,用外需的扩张来掩盖内需的薄弱。但是如今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也在调整,美国就提出了重振制造业的目标,并对中国制造业出口采取了打压策略,这使中国的外贸同样面临严峻考验,出口订单指数仅为44.7,创下41个月最低值,就显示了这种现实。

  很显然,虽然投资和外贸在GDP“三驾马车”中仍然应该占有重要地位,但对正处于转型之中的中国经济来说,它们已经难以继续担当支撑点。

  中国经济需要建立起新的更可靠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是振兴内需,应将经济调控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民众的消费上来。而内需市场之所以长期不够活跃,核心的原因还是在于由于收入分配结构的缺陷长期未能解决,导致普通民众收入过低,无法承载起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也使内需难以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撑点。

  要让强大的内需成为中国经济未来的支撑点,就短期来看固然需要政府出台一些刺激政策,但更重要的还是在于抓紧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让社会财富分配向普通民众倾斜,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能够快速提高,从而使内需市场保持足够的活力。当民众普遍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消费的时候,中国经济也就建立起了一个坚实的支撑点。

  □周俊生(上海 财经评论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