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书评周刊·教育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2:书评周刊·教育
上一篇

《重建师生关系》:她始终没有成为自己憎恶的人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重建师生关系》

作者:史金霞

版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2年9月

定价:42.00元

  作为一个教书九年依旧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不得不抒怀赞美这本书所展现的教师形象: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把常识内化为原则且孜孜践行。

  □书评人 殷国雄(中学教师)

  论及现在的师生关系,我只能遗憾地说“惨烈”。太多的教师的起早摸黑苦口婆心甚至声色俱厉,可惜收效甚微,只能时不时发出类似九斤老太一般的感慨:学生真是一届不如一届;当着师长的面痛心疾首过后拒绝悔改,送个“灭绝师太”“地狱使者”给老师的算给面子的,年少气盛的主儿可以当众说“我让我爸把学校买下来,把你开了”,更冲动的就敢撸起袖子直接上来……原本师生一起学习,共同生长的生命之旅变成了惨烈的相互搏杀。

  这种惨烈是如何造成的?情绪激动点的教师痛斥“生这样的孩子,父母是典型的只管造人,不管育人”;家长一脸无辜“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学生则痛苦于“为什么理解我们就那么难”。那些思想深刻者满脸深沉地说“这是体制问题!”吊诡处就在这儿:人人都知道有问题,但又常常认为问题在别人那儿,最后就变成了大家都没问题。问题被推给了抽象体——体制。

  人人说体制问题,可体制是个什么玩意儿?你和我就是体制。没人逼着学校发明绿领巾,没人逼着你对你孩子的老师颐指气使,更没人逼着你对自己的老师拳脚相加……但最可怕的还不是这些。最可怕的在于你明知道这些是错的,是有问题的,但你因为利益的考量内心的恐惧,你反去主动拥抱这些你明知道是反常识的一切。

  守护自己的原则

  是的,师生关系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它需要我们每一个身处其中的人都好好想想——我们是否拒绝过成为病毒,我们是否为了重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而努力过。是的,我们努力过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尤其觉得史金霞老师的《重建师生关系》凸显出这个时代极为难得的价值和意义。

  这本教育叙事就师生关系所提出“爱与尊重,理解和对话”等原则,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学理,只要每个人想想渴望如何被对待,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原则其实早就存于我们心中,人们又怎会不明白那些压制与威逼,侮辱与恐吓是多么伤害一个人?她在书中所展示的师生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固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些方法与技巧也无处不在彰显一个为师者的气度与智慧。问题的关键在于,你知晓了这些原则,掌握了这些方法与技巧,你是否可以如同史金霞一般,在二十年的教书生涯里,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在点击鼠标,信息铺天盖地的当下,知晓常识不难,实践常识也不难,难的是不管处于何处,临于何境,你都能守护自己的原则,激励自己的内心。不管是在大江南北,学校公办或是私立,学生的学习习惯个人素养参差不齐,面对的家长友善还是蛮横,个人生活的艰难还是顺利,史金霞始终没有违背她为师的原则与底线,始终没有成为自己憎恶的人。

  培育美好并不遥远

  与其说史金霞在这本书里展示了一个普通教师为重建师生关系所做的努力,不如说她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人如何在并不完善的环境里努力保持其自身的完整、追求美好的实践。事实上,哪里又有完美的环境?

  其实,这种努力与坚持,在很多时候,只是需要一点勇气而已。你可以为你的恐惧和不作为找到任何理由和借口,但我想说的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比一个单身妈妈带着孩子漂泊的处境更为艰难、承受更大的压力。

  如果,身为一个教师,你实在没有办法克服你内心的恐惧,没有办法摆脱你的工作给你的羞辱,那么就如同史老师在书中所说的一样,你就离开吧,起码还有寻找有尊严的活下去的可能。

  我想这不仅是写给教师的,任何一个人,如果面对他的工作,只感到恐惧和屈辱,他必然不能领略爱和创造的意义,他的内心必然是分裂的,他的人生必然是黯淡的。那么就请你重新开始选择你的职业,重新开始寻觅光和亮。

  一个普通的女老师,用二十年对于常识的坚守和践行写成了这本书,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教育本身。我想,只要用心翻阅这本书,你必然能明白践行常识,培育美好其实并不遥远,一直就在我们身边。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