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5:书评周刊·书情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15:书评周刊·书情
上一篇  下一篇

短书情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吴经熊法学文选》

  (吴经熊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59.00元)

  许章润曾言,就法学来看,海峡两岸,偌大中华,亿万生灵,真在国际上混出声名的,撒手西归后仍有反响的,实际上就吴经熊一人。

  中国百年法史,吴氏是一个传奇。他在弱冠之年就博得霍姆斯大法官的青睐,且与彼时一流法学家坐而论道。及至壮年,学而优则仕,成为立法者,起草宪法与民法典,本可得意洋洋满堂花醉三千客,却因信仰之困改行。此书集吴氏法学探索,可见一代法学前贤的学思轨迹。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研究》

  (周裕琼 商务印书馆 2012年6月 28.00元)

  谣言几乎是伴随人类社会之生而生。任何一个时代都能见到谣言摇曳的身影。而谣言的盛衰枯荣,则与一个社会内在的稳定有关。一个转型中的社会,因其内在秩序的不稳定,谣言更有其生发成长的空间。

  当代中国社会的网络谣言层出不穷,即与社会形态有关。本书报告了国内首次针对网络谣言的综合性应用型实证研究的成果,作者选取过去十年间中国社会最为典型的网络谣言,深入细致地考察了不同网络谣言的产生、传播和影响过程。可将其视为解读当下社会的另一个窗口。

  《落地》

  (哈金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12年7月 28.00元)

  这部小说集共收录12个关于美国华裔移民的故事,它们都被安置在法拉盛市,纽约的新中国城。2005年2月,《世界日报》邀请哈金参加设于法拉盛的一个会议,一见那里繁杂的街景以及街上大量华裔,哈金心有大动,决定以此为背景写故事。为了寻找细节,他多次去法拉盛察访。而书中大部分故事来自新闻报道。

  哈金认为,作家的工作就是把新闻变成文学,从新闻纸上找到最不易随时间流逝的东西,使它成为永久的新闻。在这部小说集中,主人公们的故事极具戏剧性,他们告别故土进入新世界,于飘零之地建设家园,纵寒风吹彻,饱尝辛酸苦楚,绝望与失败,而其永久的部分,是人以自己的意志与力量,挣扎着构建生活,无论是在故土,还是在他乡,生活的本质并无迥异。

  《寻找大别山》

  (陈桂棣 春桃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2年7月 32.00元)

  有些人的故事,若不被书写,即如不曾存在,比如本书的主角们。他们是另一类红色革命者,在建国大业中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激情,但历史风云变幻,与他们比肩而战的人们,被人以英雄之名刻于历史的丰碑之上,而他们得到的,却是遗忘、误解与责难。这种悲剧,与胜败无关,而与人性有关。

  《教育的挑战:别忘了教育是什么》

  (熊丙奇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年7月1日 32.00元)

  熊丙奇是教育界极为活跃的学者,几乎在当下所有重要的教育讨论中,都能听到他的声音。此书为熊丙奇教育批判文集,直面问题,犀利清晰,可视为当下教育病症诊断书。题中所含之问,也正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熊丙奇则在跋文中说,我们需要一场全民教育启蒙。

  《德拉克洛瓦艺术日志》

  (德拉克洛瓦 金城出版社 2012年8月 78.00元)

  德拉克洛瓦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大师,也许,对于艺术研究者而言,从德拉克洛瓦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创作的某些奥秘,但对于更多人而言,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实,一个诚挚的艺术家对自己的真实,你能在此书中读到他关于生命的沉思,听见他的欢歌与悲哭,叹息他所叹息的,激动他所激动的。而在真实生活中,你很难能真正去探看他人的灵魂,哪怕是你最亲近的人。

  本版欢迎出版机构提供样书,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幸福大街37号《新京报》书评周刊 收 邮编:100061 新京报书评周刊开通新浪微博,请搜索加“V”的“新京报书评周刊”微博,欢迎关注。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