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评论周刊·观察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5:评论周刊·观察

“饶毅们”就叶诗文夺金和一份科学杂志的争论

以科学标准看,《自然》也有错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7月29日,中国游泳选手叶诗文在奥运会女子混合400米游泳中获得金牌。8月1日,世界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杂志刊发了其记者的一篇报道,质疑叶诗文取得的成绩不正常。这篇文章认为叶诗文的表现是异常的,因为她400米混合泳的速度要比她在2012年7月的一次重要比赛中的成绩还要快7秒,此外,她在最后50米超过美国男选手瑞恩·罗切特的速度足以让人质疑。

  这篇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在接到一些学生和朋友的来信后,写了一封长信给《自然》杂志的总编,批评《自然》杂志这篇文章是一种偏见。饶毅本人在中国是一位有相当知名度的科学家,不仅因为他已经在美国取得了非常优秀的科研成就,全职回国任教,而且因为他对中国科研体制、院士制度提出了批评,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饶毅写信事件让更多的人从爱国主义的角度来解读一个科学家的行为,《自然》杂志网站在8月8日发表了总编的“编辑注”,向读者和叶诗文致歉。不过爱国主义并不是解读这个事件唯一的角度,在整个事件过程中不少科学家都参与了分析,他们并不是从“西方的偏见”这样的角度去批评《自然》杂志,而是从科学的角度给出专业的分析,以论证《自然》杂志报道不准确。

  奥运会结束了,《自然》杂志文章质疑叶诗文的争论却没有结束。8月22日,《自然》杂志刊登了包括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钟伟民等人的“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读者来信,其对历史上多位游泳运动员在年轻时成绩大幅提高的例子进行统计,以此说明16岁的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并非异常。

  饶毅:“先质疑自己是否有偏见”

  8月1日,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新闻部分发表了其记者卡拉维撰写的一篇报道,文中对奥运会中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年轻运动员叶诗文发出了质疑,认为其取得的成绩不正常。

  这篇文章让很多《自然》忠实的中国科学家读者感到惊诧。

  北大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饶毅告诉新京报记者,他其实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读到这篇文章,该文属于《自然》网络版的新闻报道,而他和其他科学家注意的是《自然》的科学论文,新闻是“有时顺便看看,不很注意。”

  但很快,他便收到了来自海内外的学生、学者,包括他自己以前的学生和现在的学生,以及北大其他学院院长和教授的大量电子邮件、电话等,得知了这篇文章,他才去仔细研读了报道。

  “我开始认为《自然》报道不一定错了,但是学生给我材料,我也看了材料以后,改变了观点。”饶毅说。

  他说,要质疑一篇报道,也需要先质疑自己是否有偏见,不要因为情绪而搞错。

  在线“学术”争论

  这篇卡拉维的质疑文章原副标题为“成绩档案‘有助于抓住体育舞弊者”,作者直接写到,叶诗文的表现是异常的,因为她400米混合泳的速度要比她在2012年7月的一次重要比赛中的成绩还要快7秒,此外,她在最后50米超过美国男选手瑞恩·罗切特的速度足以让人质疑。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指责叶诗文使用了兴奋剂,但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解释当前药检制度跟不上兴奋剂发展的现状,其还引用一位国外科学家的话说,“当一位来自中国的年轻游泳选手打破世界纪录时,这没有证明什么,倒是提出了一两个问题。”

  这篇报道在网络版刊登后,不到12小时内,便出现了120多篇评论,而两天之内,回帖以“狂轰滥炸”的形式将原网页拉到无限长。回帖者大部分带着华人姓名,但也有不少外国科学家。很多回帖,俨然似学术论文,长篇分析反驳卡拉维的观点。也有很多华人读者在回应中对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发表这样的文章表示惊诧。

  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将原副标题改为“‘成绩档案’有助于驱散疑问”,此后又修改了事实错误。

  质疑属于既有的“西方偏见”?

  “Callaway报道说的好听是草率、说的难听是种族偏见......”饶毅在信中写道,“如果Callaway多做点功课,他就难以用这些‘事实’来使‘问题’醒目。如果Callaway多查询,他就能发现其他游泳运动员也曾在十几岁发育阶段显著提高记录。这些事实更正后,Callaway的报道就没基础。”

  在对新京报记者的采访中,饶毅强调,有很多其他学生学者参与到对卡拉维一文的质疑中来:加州大学的王立铭起草了联名信并组织签名,宾州大学的留学生江来详细撰写了反驳意见,外加其他一些学者的分析,他都一并随公开信发给了菲利普。

  在饶毅的信中,除了事实驳斥,他也提及了国际上的偏见。他提及鸦片战争以及“英国至上”的偏见,也提到了《自然》杂志应有的客观性。

  他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自然》在全世界科学界,特别是生命科学界,有崇高威望,发表过如DNA双螺旋等经典论文。“当然,它也不可能不出错,有些在《自然》发表的论文,也被质疑、甚至撤稿。”

  中立立场下的致歉

  饶毅在公开信中的建议是,发表与原新闻相反的意见以求公平,并对叶诗文道歉。

  8月6日,在《自然》原文之后,以及被轰炸的评论帖之前,《自然》刊登了“编辑注”,其中写道:该文章引发了激烈的反应,因为回帖过多,整个在线评论系统甚至无法处理,只能删除早期的评论以加上新的评论,但绝非网站自行删帖。

  8月8日,出现了更新的“编辑注”,署名为《自然》总编菲利普·坎贝尔等。《自然》称已解决技术问题,为防止再次发生技术故障,其关闭了新增评论,并向读者道歉。其承认,最初的文章标题对叶诗文是不公平的,也无法反映原文的意思,还称,对原文最初出现的事实错误表示反省。

  《自然》没有删除最初卡拉维的文章,但附上了留学生江来的反驳文章。

  “编辑注”还写到,原文讨论的话题是一个既有的活跃话题,欲讨论科学如何来解决运动员成绩异常优异的疑问,但是在文中,因为国籍的原因而暗示单个运动员是错误的。

  但是,“我们承认,以上讨论中出现的失实,以及缺乏更多的统计学的详细讨论,给出了一种我们支持指责她的印象,哪怕这绝对不是我们的初衷,对此,我们向读者以及叶诗文致歉。”

  奥运结束了,科学家们继续较真

  饶毅在博客中说,《自然》向叶诗文的道歉,完全是海内外中国学生以理服人的结果。

  此事似乎以华人科学家的胜利告终,而《自然》杂志自己跟自己较真的过程还没结束。

  8月22日,其刊登了来自“华人生物学家协会”的读者来信《关于叶诗文游泳情况的一些事实》,署名有美国耶鲁大学的钟伟民教授、哈佛大学医学院吴皓教授和斯托尔斯医学研究所的李凌衡教授,其对历史上多位游泳运动员在年轻时成绩大幅提高的例子进行统计,以此说明16岁的叶诗文在伦敦奥运会上的表现并非异常。

  《自然》杂志新闻官露特·弗朗西斯对新华社记者表示,刊登这篇文章,是因为先前的相关文章激起了大量读者反响,“为反映他们的意见,《自然》决定在‘通信’栏目中刊登这份具有代表性的评论。”

  新京报记者 金煜

  饶毅致《自然》杂志总编菲利普·坎贝尔的信(节选)

  斐尔,

  你可能因Ewen Callaway对叶诗文的报道而被email狂炸,过去二十小时,给你email的人里面小部分也给我来信。

  Callaway报道说的好听是草率、说的难听是种族偏见:1)最初的副标题暗示叶可能舞弊; 2)Callaway用了两件事实说明叶惊人地异常,而两件都错了; 3)Callaway没咨询意见不同的专家,导致报道不平衡,低于公平报道的最低标准。所以,Callaway至少不负责任,可能太快就暗示中国运动员容易舞弊。他肯定没有达到新闻报道的通常标准。

  第一个“事实”错了,第二个误导。1)叶比自己只快5秒,而此前她的纪录创于2011年、不是2012年,这位16岁运动员用了一年而不是少于4周刷新自己。2)叶只在混合泳400米中最后自由泳一段比Lochte快,而非整个400米。Lochte在400米是世界第二快的纪录,叶在400米丝毫不能接近他(慢了二十多秒)。叶只是自由泳最强,而在前300米落后于好些女选手。虽然Lochte在400米很快,他在最后50米的自由泳慢于五六位男选手。叶最后五十米自由泳也慢于那些男子。所以,叶只在她自己的强项而他的弱项快于Lochte。如果Callaway多做功课,他就难以用这些“事实”来使“问题”醒目。如果Callaway多查询,他就能发现其他游泳运动员也曾在十几岁发育阶段显著提高纪录。这些事实更正后,Callaway的报道就没基础。

  英国人常忘记、而现代华人不易忘记,世界上很多人以为鸦片战争是中国人卖鸦片给英国人。我自己6月份(这确是2012年)又经历一次,我和一位老朋友(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在香港开会时,发现她竟然也是这么认为。

  英国人从来没因鸦片战争对我们道歉,即使在1997年离开香港时也未显示丝毫悔意。而香港是英国在鸦片战争后强迫我们割让的土地。所以,记忆是犹新的,而不仅是1840年代的残余。如果《自然》拒绝承认此报道不公平,可能很难“驱散”英国至上的“疑问”(借用《自然》对叶报道的词汇)。

  我希望你们能澄清纪录,发表平衡Callaway报道的意见。

  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