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北京新闻·社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31:北京新闻·社区
下一篇

“绿房子”消化一半垃圾

环保人士建垃圾分类处理项目将于9月1日起运行;试验小区被纳入垃圾分类示范小区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 实习生李晓波)为政府“吃掉”一半垃圾!自8月15日起,经过6天的试运行调查,环保人士黄小山(网名“驴屎蛋”)筹钱建设的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绿房子”在9月1日正式运行。8月23日,昌平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将“绿房子”试验小区——纳帕溪谷小区纳入今年昌平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列。

  垃圾减量率达到50%左右

  在此次正式运行前的摸底试运行(8月15日-8月20日)中,黄小山对处理系统的厨余垃圾脱水率尤为在乎,给垃圾脱水减量也是这次试验的目的。

  “绿房子”中设有分拣台,将干湿垃圾进行二次分拣。其中分拣后的湿垃圾,由湿垃圾破碎脱水机进行脱水减量处理。

  为此,在试运行时,“绿房子”将纳帕溪谷小区的生活垃圾、绿化垃圾及建筑垃圾统统接收,并充分解剖,称重,以精细计算相关数据。

  得出的记录显示,纳帕溪谷小区日产垃圾在438千克-624千克之间,其中,厨余垃圾占比42%左右,经处理,脱水率有5天超过50%。最终,垃圾减量率达到50%左右。

  据黄小山介绍,北京每天产生的18000吨垃圾中,水占了1/3,尤其是占垃圾总量一半多的厨余垃圾,含水量更是达到70%以上,而这些水分,到了垃圾填埋场或者焚烧厂,会变成危害极大的渗沥液。

  通过试验,“绿房子”完全可以为政府“吃掉”一半垃圾。

  垃圾按干湿分类实名投放

  在黄小山看来,垃圾处理关乎人们的环保素质。“你有垃圾分类意识更好,但我们要用实实在在的体系帮你做二次分类。”

  为此,“绿房子”将在纳帕溪谷小区实行厨余垃圾投放实名制,居民投放厨余垃圾需以垃圾票形式注明自家门牌号码,以检验是否准确分类。

  居民还需每天清晨至上午10点,将分类好的干湿生活垃圾分别投入社区干湿垃圾桶,其余时间不得投放,“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居民一天都只能投放一次。”

  除设立制度约束小区居民外,还将采取奖金池制度,小区居民将家里分拣后的可回收物放至“绿房子”后,可换取奖券和积分。

  此外,纳帕溪谷小区还将按照黄小山要求,定时定点给“绿房子”投放小区生活垃圾。

  ■ 进展

  空间不足“绿房子”将扩容

  按照黄小山的设想,“绿房子”实质上是一个延伸到居民社区的,集干湿垃圾二次分拣、资源回收、厨余垃圾脱水减量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集约化中转平台。

  这个平台一天处理周期为3小时,但在试运行过程中,几个工作人员经常从早忙到晚,远超预期时间。

  对策就是安装传送带,便于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团队在旁边分拣垃圾,以提高工作效率。

  除考虑效率外,黄小山还在“绿房子”工作环境上下工夫,经过试运行,他发现,当大量垃圾运来后,“绿房子”已没有足够空间用来称重、暂存。为此,前日,他叫来工人,准备加盖一个12平米左右的空间,“保证在9月1日前完工”。

  工作人员的装备方面,如今都是口罩、套袖,鉴于垃圾的污染和异味,日后或将邀请社区居民参观、体验“绿房子”垃圾处理工作,黄小山正考虑添置类似防毒面具的装备。

  ■ 追访

  “绿房子”将淘汰厨余垃圾车

  对于“绿房子”项目,8月23日下午,昌平区市政市容委、小汤山市政管理所及纳帕溪谷小区物业负责人都在联席会上表态支持。

  昌平区市政市容委环境卫生管理科李科长说,纳帕溪谷小区属于别墅区,本不符合垃圾分类试点条件,但考虑到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对“绿房子”的支持,已将纳帕溪谷小区纳入今年昌平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之列。经招投标采购程序后,将为该小区添置入户垃圾袋、电瓶车等硬件设施。

  与纳帕溪谷小区对接的小汤山市政管理所副所长李树江也表示,已与黄小山就“绿房子”垃圾清运对接达成合作意向,届时,市政垃圾压缩车将把“绿房子”预处理后的垃圾运至阿苏卫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理。

  李科长称,“绿房子”将居民厨余垃圾脱水减量处理后,能令市政部门淘汰原有的厨余垃圾车,为政府运输、处理垃圾节省不少成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