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重视群众体育从加大投入开始

2012年08月2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来论

  没有广泛、深厚的群众体育基础,则竞技体育能有多少好苗子可挑?

  北京市体育局日前公开的决算报告显示,2011年,全市体育投入74885.94万元,其中群众体育投入79.59万元,体育竞赛投入1297.33万元。体育竞赛投入是群众体育的16倍。(《新京报》8月24日)

  由于没有公布决算分项的具体内涵,或许体育竞赛的部分投入与群众体育有关,但无论如何,群众体育投入偏少是个不争的事实。此外,按此次公布数据,除去体育竞赛投入的1297.33万元之外,运动项目管理支出为27831.04万元;体育训练为685.08万元;体育场馆为623.37万元。而这些大宗支出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关系,显然要比群众体育更紧密、更直接。也就是说,在高达7亿多元的体育投入中,直接用于群众体育的投入,实在不多。

  这一现实不只是北京独有,全国大多地方基本如此,对群众体育口惠而实不至,随意压缩群众体育投入。以如此微薄的投入,要想真正实现全民健身,增强民众体质,决非易事。即便从单纯的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层面而言,也不可持续。如果没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则竞技体育能有多少好苗子可挑?

  今年6月,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司长表示,国内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常参加健身,这一数据看似不错,不过,与日本体育人口占本国人口70%以上相比,差距很大。而从投入上看差距更大,俄罗斯70%至90%的体育经费都用于青少年体育;日本体育预算中仅有0.5%用于竞技体育,其余皆用于群众体育……

  早在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曾指出,政府向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职能尚未充分发挥,各级财政对于群众体育事业投入过少。几年时间过去,这种情形不仅没能得到好转,甚至在一些地区还有加剧趋势,实在令人遗憾。

  如果缺乏深厚的群众体育土壤,竞技体育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惟有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才有可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切实提升国民体质。

  □胡印斌(媒体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