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8:人才周刊·关注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D08:人才周刊·关注

本报参与主办的“第六届民办教育园丁奖”进入展示评选阶段

民办教育不应只是公办的“补丁”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林子杰,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
●耿兰荣,育才苑北分经理,2011年获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奖
●张晓昕,阳光喔产品部主讲教师
●一横,聚智堂教育集团总裁
●王萌,魔奇英语通州学校老师
●王可奕,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优秀教师、高三年级英语组教研组长

  8月25日至9月5日,由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北京教育评估院和新京报社共同主办的“2012第六届北京民办教育园丁奖”活动开始进入评选阶段。

  本期我们开始展示“教育工作者候选人”和“优秀教师候选人”,这些候选人中有些是从公立教育转向民办学校,有些则一开始就选择了民办教育,他们或是在专业领域有很高造诣的副教授,或是育人无数、既教书又教心的老师,民办教育给他们提供了个人发展的舞台,但同时他们也希望社会能提高对民办教育的认可度,在相关制度上给予民办教育以支持。

  教育工作者候选人

  从公办转民办,很有成就感

  从公立的大连工业大学转到民办的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林子杰回想这几年来的工作与生活,最大的感触是“有成果、有快乐,很累、很幸福。”

  “原先在公办学校搞艺术,逍遥自在。到了民办院校,忙得没有休息时间。”林子杰回忆说,刚到耿丹学院时,艺术设计系才成立一年,“环境艰苦,事情繁琐,但很有成就感。”

  林子杰也曾去韩、日、北欧等国家考察私立院校的发展,在他看来,中国的民办教育“路还很艰苦。”从好的方面来看,竞争机制让教师努力把工作干好,避免被淘汰,学校也不必像公办院校一样受编制限制,可随时吸收新鲜血液,但不利之处也很明显,因为没有相关制度保障,对民办院校而言,要保证稳定的教师队伍并非易事。

  要想留住老师,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肯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薪酬的提升自然离不开学校自身的快速发展,林子杰希望政策上有更多的支持,“北京限制民办院校的招生规模,政府有其自身考虑,但民办院校的境遇就有点尴尬。在学校现有软硬件已完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如果招生规模上不去,想实现快速发展也很困难。”

  有消息说,民办院校的老师职称评定也将纳入正式体系,退休金也会被纳入正轨,林子杰觉得“有希望”。

  教心换来了家长和学生的“交心”

  “教育是教心,教会孩子如何去做人。”从教将近20年的耿兰荣接触过无数家长学生,在她看来,做教育不能只是教文化、学科,单独地重视分数,“家长特别希望经过几次辅导孩子有突飞猛进的发展,我还是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指导。”

  而在教学中,耿兰荣更多时候扮演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心灵导师。“帮助孩子处理好亲子关系,处理好矛盾冲突,孩子的成绩也会有很大提升。”这是耿兰荣在长期实践总结的经验之一,而这样的案例也不胜枚举。

  教心的回报是换来了家长和学生的“交心”。耿兰荣笑说,自己手机里全是家长的电话,“家长会提醒我自己注意身体,快乐的事也会和我共同分享。我也很有成就感。”而耿兰荣也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学生身上,“有一年,我的学生高考,自己的孩子也高考,结果我做梦想着的都是人家孩子高考。同一天查分,学生的成绩跟我们家孩子的成绩差不多。”

  虽然曾经也在公办学校教过书,但耿兰荣认为民办教育拥有更多的优势,她也看好民办教育的前景,“虽然大环境对民办教育冲击挺大,同行的竞争特别激烈。但家长和孩子有需求,潜力还是很大的。”耿兰荣希望,政府能有正确的引导,同时对民办教育机构提供一定扶持。

  优秀教师候选人

  不管在哪儿干教育情怀都不能缺

  2006年毕业后,张晓昕一直在一所县城小学教书,2010年4月,张晓昕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北京。

  从公办体制转入民办机构,张晓昕突然发现好多事一下子有了自己的拓展空间。而张晓昕也开始领悟到在民办机构,教育不仅仅是当好老师教好书,还包括服务,需要他学会换位思考,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想法。

  对民办教育而言,家长的要求也常常更为苛刻,“曾经遇到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特别关注,而那个孩子属于比较调皮型的,每次作文测评我都会与家长沟通情况,有次孩子的成绩很不理想,我就让家长过来面谈,想跟她一起探讨孩子的问题,结果家长到办公室劈头盖脸就把我骂了一通。我只能等她说完,让她先冷静几分钟后再谈。”虽然家长的苛责让张晓昕觉得有点儿委屈,但也促使他反思自己在工作中到底还有哪些不足,为何没有得到家长的认可,“不管在哪干,教育情怀都不能缺失”。

  “都说80后浮躁,其实我们不是浮躁,而是希望拥有更多的人生经历”,张晓昕说,考虑到两地的生活成本,他的薪酬与原来小县城公立小学的收入差不多,“之前也考虑过评职称、退休养老之类的问题,但这两年下来,对这些看得越来越淡了。只要你有足够的能力,哪都有成长空间。”

  希望对民办教育更多公正对待

  “原来在电视台做法制教育类节目,采访过一些少年犯,发现他们犯罪的原因不是缺少钱而是缺少家庭温暖、父母关爱。”于是一横决定改行,做教育。

  一横原以为德育教育、感恩教育只是个别叛逆孩子的需求,“慢慢发现这是整个社会的需求”,他把自己的演讲视频传上网,又开始了全国各地巡回演讲。

  在从事感恩教育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让他感到欣慰,而他自己也收获颇丰。在外地演讲时,“在盘锦某学校演讲完,有个孩子给我发邮件,说他是路过该学校的高中生,听完演讲后他放弃了自杀的想法,无意中拯救了一个孩子”。

  在一横看来,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让他开始反省自身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不足,“让我知道如何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好同事、好朋友,甚至做一个好人。”

  一横希望,社会对民办教育有更多认可,更公正的对待,因为民办教育起到了重要的补丁作用,他也建议对民办教育机构要有更完善的管理机制,此外要有监督,对于不诚信、不正规的扰乱市场的单位,需要政府把关。

  企业内部培训让能力不断提升

  王萌最初的工作单位是一所部队幼儿园,“空闲时间很多,需要你的自律性极强,感觉更适合没有斗志的中年人”。

  在民办教育机构工作的8年里,让王萌收获最多的首先是有规律成体系的企业内部培训,这让她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良好的企业氛围也让她得到了职业素养方面的训练。当然,最高兴的时候还是获得家长的认可。

  让王萌印象最深的是一对三胞胎学生,“大宝、二宝和小宝是我教过的唯一的三胞胎,妈妈非常重视这三个宝宝的教育。在开学的最初三个月里,怕妈妈对教材摸不到头绪,耽误孩子预习复习,我每个星期都到宝宝家里,帮助复习、预习并且告诉妈妈一些规律和注意事项,爸爸妈妈很感谢我,看着三个宝宝都学得很开心,我自己也很有成就感。除此之外,还给妈妈找了一些提高身体免疫力的儿童锻炼方法和一些烹饪食谱,家长经常说多亏了kitty老师给找的资料。其实,只要孩子们能够在我这里有所得,就是我最满足的事情。”

  王萌说,现在公办学校也在紧抓提高升学率、知名度,民办教育更得提升服务,满足家长的个性化需求,也需要民办教育机构有良好的资质和教育水平。王萌希望,以后民办教育的社会地位、重要性能有提升,“让家长觉得,我们也是重要的。”

  学生常能带给我惊喜

  大四时,王可奕就已经在新东方教培训课程,“上的都是培训课,教的学生不少,但有深入交流的并不多。”2010年,北京昌平的新东方外国语学校成立时,王可奕就从培训课程转到了基础教育,“与之前的培训课程相比,感情投入的更多,也更多关注孩子们的德育教育、行为指导、良好品德等方面。”

  回忆起学校的点滴,王可奕觉得感动的事挺多,“一时有点不知从何说起。”

  而学生也常常能带给她惊喜,“这些学生家庭条件都不错,背景也很不一样,比一般孩子要成熟,不会死抠书本,有时知道的比老师还要多。”作为班主任的王可奕很多时候更像是他们的朋友,“每年过生日,都会和与我同天生日的学生一起过,大家一起聊聊理想、聊聊未来,很温暖。”

  与父辈那一代人不同,王可奕说,她在选择工作时没有特别想过编制、户口、职称之类的问题,“这些不是决定因素”,她更关注的是工作的意义和是否能实现自身价值与信仰。

  参与评选投票方法:移动用户发送短信至1065750078780006,联通用户编写WD+内容,发送至13260428772

  D08-D09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缪晨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