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8:特别报道

今起全城寻找“感动社区人物”(1)

新京报第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启动,以“发现公民榜样”为主题,市民可推荐也可自荐

2012年08月27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新京报讯 (记者许路阳)今日起,新京报第六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本届评选将以“发现公民榜样”为主题。

  今起至12月,市民可通过电话、电邮、邮寄等方式向新京报推荐你心中的“公民榜样”,新京报将陆续报道这些“榜样力量”,并从中评选出10位“感动社区人物”及10个团队,届时,市民们还可通过投票为心中的公民榜样加油助威,新京报也将用颁奖方式向他们致敬。

  寻找公民榜样

  什么样的人能做公民榜样,是否就像雷锋一样?

  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认为,雷锋代表着传统,是政府提倡学习的榜样,而自发行动的市民才是如今急缺的公民榜样。

  形象而言,王振耀举了个例子:有人看了3小时水龙头流水,希望等到谁来关龙头,却不自己动手,“这不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吗?”真正的公民榜样,面对社区中涌现出的种种问题时,勇于负责和行动,而不埋怨和等待。

  他们是平民英雄,在“7·21”水灾中,挺身而出,不顾安危,见义勇为,从无情的大水中救出同胞。

  他们是公共利益的卫士,像放弃律师事务所高薪,专事垃圾处理的黄小山(网名“驴屎蛋”)一样,为了公共利益、公共空间的优化,不惜让渡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他们是予人温暖的公益人,像奔走在山地、湖泊等各种灾难现场救助受困市民的蓝天救援队一样,扶贫济弱,乐善好施,与人为善,帮助孤寡老幼。

  他们是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业主领袖,像起诉小区物业的央视知名主持人赵普一样,为社区善治出谋划策,激发社区活力,推进社区自治。

  他们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达人,像用镜头记录一年内的北京蓝天,展现北京大气质量的卢为薇和范涛一样,崇尚低碳节能的生活,爱护环境,积极宣传,身体力行,带动影响更多的人参与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70后80后占主流

  今年,新京报已是第六年推出“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与往届一样,指导单位依然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

  “这些人物和集体的当选,凸显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回首感动社区人物评选走过的5年光阴,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办主任宋贵伦点评道。

  回顾5年的“感动”评选,50位“感动社区人物”中,涵盖了公务员、白领、村民、企业老板、警察等社会各个阶层。

  事迹方面,仅服务社区、热心公益和维权类的,就已占据60%左右,彰显了他们对社区的贡献。

  他们有的虽身处社会底层,没有北京户口,但却同样感动了社区。在历届评选中,候选人之间,只有所在社区和事迹的不同,而不以户籍论英雄。

  “把原住民和新居民都当作新北京人来对待,只要他们在北京工作、生活,谁做得好就选谁。这是我们评选‘感动社区人物’的方向。”宋贵伦说。

  值得注意的是,在当选的46位个人中,过半为20岁到40岁的70后和80后。

  这在王振耀看来,代表着中国的希望,因为他们开放、主动、个性,“他们愿意从身边做起,不扔垃圾就是不扔。”

  在参评人员中,有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也有农民工,让老百姓自己来选。把原住民和新居民都当作新北京人来对待,只要他们在北京工作、生活,谁做得好就选谁。这是我们评选“感动社区人物”的方向。

  ——宋贵伦

  宋贵伦:感动社区人物不用区分户籍

  在本届“感动社区人物”评选活动启动前,新京报记者专访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办主任宋贵伦,请他解读“感动社区人物”的共同特征,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示范作用,推动北京的社区建设。

  对话人物: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书记、市社会建设办公室主任宋贵伦

  凸显社区服务公益性便民性

  新京报:你认为5年来的“感动社区人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宋贵伦:“感动社区人物”已举办五届了,今年是第六届。这5年正好与北京市社会工委的成立发展同步,也与党的十七大强调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路相吻合。5年来共评出了46位“感动社区人物”和4个团队。

  我觉得,这些人物和团队的当选,凸显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他们大多是为老百姓搞公益服务的。比如站出来为业主们维权的公益人士,开展民间救灾的蓝天救援组织等;还有更多的在社区中开展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便民服务的志愿者。

  社区服务有三个方面: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社区便民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由政府来做,社会公益服务要靠社会来完成,社区便民服务则应由政府、社会、市场一起完成。“感动社区人物”主要体现了社区服务的公益性、便民性。

  鼓励更多人参与社区公益

  新京报:如何发挥这些人物的示范作用,使他们在社区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中成为榜样力量?

  宋贵伦:这可以从两方面来讲:第一,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人了解,不仅仅感动社区,而且要感动全社会,让更多人参与社区服务;第二,在总结前几届经验基础上,把“感动社区人物”这个品牌做好,通过这个平台鼓励更多人参与社区公益服务,让大家都来用社区这个平台。

  感动社区人物,我们强调从身边小事做起,没必要过于拔高。一方面要宣传好感动社区人物的具体事迹,让更多人了解;另一方面,改进活动的宣传、运作、评选机制,让这个品牌更有影响力,效果更好。

  原住民和新居民一视同仁

  新京报:在历届获奖的感动社区人物中,有不少非京籍,他们的特殊作为在异乡获得感动和认同。但目前外来人口,特别是农民融入社区(比如选举权、子女受教育的权利),依然存在很多障碍。今后政府还应完善哪些具体政策,帮助外地户籍的北京居民(包括白领,也包括农民工)融入社区?

  宋贵伦:在参评人员中,有北京户籍和非北京户籍,也有农民工,让老百姓自己来选。把原住民和新居民都当作新北京人来对待,只要他们在北京工作、生活,谁做得好就选谁。这是我们评选“感动社区人物”的方向。

  (下转A19版)

  ■ 征集标准

  本次活动所涵盖的公民榜样,可以是个人、社区企业代表,也可以是两新组织(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NGO等社会团体。

  他们能积极融入城市治理,为城市的发展和改善而有所贡献,是品德高尚,热心公益,关爱城市,关爱社区,关爱他人的个人和群体。

  候选人不限户籍和国籍,但生活及事件须在北京。

  ■ 参与方式

  电话推荐:

  从今日起至2012年12月,市民可拨打征集热线:

  67106710推荐或自荐候选人

  电邮推荐:

  可发送候选人资料至:xjbgandong@126.com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