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专题

央企集聚和辐射效应显现,科技企业激活增长动力

昌平撬动转型杠杆 促产业高端升级

2012年08月31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中关村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及主要功能组团示意图。
科技商务区——世界级科技商务集聚区。
未来科技城——科研人才聚集高地。
优美的温榆河畔吸引水鸟前来栖息。

  进入“十二五”时期,随着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战略构想的实施,昌平在首都发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重要,特别是中关村核心区扩区,给昌平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按照新的形势要求,昌平紧紧抓住历史机遇,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京北创新中心、国际科教新城,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全区经济发展带入一个新阶段。

  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已经初见成效。今年上半年,昌平新引进各类企业178家,注册资本金139.7亿元,分别增长91%和136%。

  布置背景墙、设计京白梨logo、确定各农户家的采摘地点、游客安保措施……这些天,昌平区阳坊镇京白梨合作社社长蔡长清和社里的社员们正为第三届京白梨采摘节忙碌着。创业至今,得益于昌平区的政策,蔡长清已累计获得贴息贷款65万元,专用扶持资金15万元。

  蔡长清只是昌平区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创业模范中的一员,在“全民创业”理念愈加深入人心的昌平,创业主体不断增加,参与层次更为立体。截至2011年,昌平区累计帮扶11.8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2万;三年创业成活率达到了35.8%,其中青年创业成活率达到了80%以上。

  探索总部经济模式

  转型发展高端产业

  昌平区是央企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未来科技城所在地,目前神华集团、中国电子等15家央企已正式入驻。以未来科技城为核心,央企军团开始快速向昌平聚拢,成为昌平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据统计,昌平区目前已拥有32家央企旗下的112家公司。央企项目激增,高端要素迅速聚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已经给昌平提交了第一份成绩单。数据显示:2009年央企在昌平项目的财政贡献为1.55亿元,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涨到了5.3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0%。而仅今年上半年,央企的财政贡献就达到了3.89亿元,同比增长33%。

  随着未来科技城等重点功能区的建设,央企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正逐渐显现。“近水楼台先得月”,随着央企科研成果的就地转化,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电网、航空航天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在昌平区域内兴起。此外,昌平正在建设北京科技商务区,以科技金融、科技商务、研发服务三大新兴业态为主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未来也将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

  据了解,目前,昌平拥有已建和在建的国家级产业园区6个,市级产业园区4个,包括未来科技城、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北京工程机械产业基地、北京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10个产业园区集中连片,空间上与海淀北部的永丰产业基地、中关村环保园、中关村软件园等园区相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京北高科技产业聚集带。

  依托重点产业园区,昌平积极探索“总部+研发+产业”的发展模式,集中引进和实施三一北京制造中心、北汽福田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形成能源科技、高端现代制造和生物医药三大支柱产业,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6年翻一番。

  科技产业空间升级

  助推18家企业上市

  目前,昌平区正面临着中关村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这将为昌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极大的政策和项目支撑。2010年,昌平六环路以南220平方公里,被纳入中关村核心区。昌平紧紧抓住这一时机,开始谋求全区产业转型升级。为了降低房地产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为核心区建设提供空间,昌平区“咬牙”把原规划的10平方公里住宅用地调整成了科研和产业用地。

  “调整时,部分房地产项目其实已经开始前期的开发运作了,政府拿到的土地出让金,要原封不动退回去;同时,还要拿出大量的钱,开发建设科技园区——这是一个相当痛苦的过程。”据昌平区区委书记侯君舒介绍,在“壮士断臂”般的发展阵痛中,昌平区在坚持注重服务央企的同时,仍不忘积极培育扶持创业带动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发展。

  截至目前,中关村昌平园已有18家上市企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昌平园197家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90.5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89.9%,同比增长23.2%,增速高于全区3.1个百分点。对全区的贡献率为101.1%,拉动全区工业产值增长20.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昌平园18家上市企业总市值达到650亿元。

  “既抓能够‘顶天立地’的大项目大企业,也不放弃‘铺天盖地’的创业带动就业的中小微企业。这就是昌平区政府‘抓大助小’的发展思路。”昌平区区长金树东介绍说,正是对央企的良好服务,对中小微企业的大力扶持,引领着昌平产业结构向高端升级,推动昌平经济转型发展。

  提高产业准入门槛

  三年内清退三高企业

  昌平区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另一方面,不断清退低端业态,为产业升级腾出宝贵空间。

  昌平曾是京北最大的煤炭集散地。截至2010年,昌平区共有煤炭储运场地56处,储煤总量为344.2万吨。储煤场地越聚越多,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日益明显。从去年8月开始,昌平区开展了史上最大规模的煤炭经营市场和储煤场地专项治理整顿工作。按照整治计划,今年年底前,昌平将全部退出储煤产业。

  “未来2-3年,与储煤场地一样将成为历史的,还有废品回收、建材存放等低端产业,以及鹿牌保温瓶厂等35家‘三高’企业。”昌平区发改委总经济师樊懿德介绍,昌平区将提高产业的准入门槛,加大“五小”企业等落后产能和“三高”企业的淘汰力度,腾笼换鸟,盘活空间,推动地区产业向高端转型升级。

  为激发区域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从2009年起,昌平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昌平园技术合同登记处共登记技术合同388项,同期对比增长26.8%;成交总金额达141912.56万元,同期增长2.03%;其中技术交易额140762.98万元,同期增长1.98%;实现合同份数280项,同期增长16.67%。

  过去5年,昌平房地产税收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0个百分点,房地产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下降了近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过去5年,中关村昌平园增加值年均增速22.1%。预计到“十二五”末,昌平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30%……这些数字预示着,昌平的转型发展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创业政策】

  集成7个环节、40余项政策支持创业

  创业者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站稳脚跟,越走越顺,在这背后,是昌平区政府出台的40多个政策文件的有力支撑,以及各职能部门的有效服务。

  2008年以来,昌平逐步健全完善了以《深入开展全民创业行动实施方案》为核心的“1+4+5”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集成40多个政策文件,包括放宽市场准入、改善行政管理、解决融资瓶颈、扶持创业税收优惠、增加创业场地优惠等政策,加大对青年群体、农村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高端人才4类重点群体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形成了涵盖创业培训、市场准入、融资贷款、税收优惠、创业资助、经营场所保障、手续办理等7个环节的政策扶持体系。与此同时,还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2008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区财政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8.74亿元,占全区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的22%。

  “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昌平区着力抓好现有产业发展政策的落实和新政策的出台,目前我们正在梳理整合昌平现有产业政策体系,即将出台加快发展科技商务产业和金融业、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相关政策,打造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和项目的政策‘洼地’。”昌平区常务副区长张燕友表示。

  创新创业要素快速聚集,创业之路服务全程伴随,全市首个“国家创业型城市”

  青年昌平创业成活率超80%

  【创业平台】

  创建示范园充当“孵化器”

  昌平区能够成为全市首个“国家创业型城市”,在北京青年创业园发家的董世运并不感到意外。在他看来,昌平获得这个称号完全靠的是实力。“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有政策、有场地、有资金扶持、有创业资源……创业者需要的条件这里通通都具备。”董世运表示。

  董世运的北京和欣运达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节能产品制造和建筑物节能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在创业园的2年时间里,公司快速发展,由当初的几个人壮大到35人,年营业额达到1000万元。

  目前,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共入驻企业45家,园区企业注册资本达2000余万元,合同金额达1.3亿元,实现纳税660余万元,实现创业带动就业400余人。“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其实就是一个小型企业孵化器。”据园区中心主任刘飞介绍,昌平区正在筹划举办第三届青年创业大赛,将于9月份开始报名。

  目前,昌平区正在着力打造“两城九园”、校园创业与田园创业相结合的创业实战平台。重点打造未来科技城、奥北创业新城,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咨询产业集聚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宏福创业园、淘宝创业园、巧妇创业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9个主题创业园区。

  【创业服务】

  “全程伴随”各类创业群体

  在昌平,任何一个群体想创业,都有相关的职能部门相对接。人力社保局统筹全区创业工作,青年创业找团委,农民创业有农委,留学人员创业有留学人员创业园……形成了“人人创业有人帮”的局面。昌平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要领导还担任创业领导小组组长,区政府41个职能部门和全区17个镇(街道)担任成员单位,为各类人群创业铺平道路。

  在资金支持方面,昌平整合孵化器、银行、投资机构的优势资源,成立了北京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第一只区县子基金——青年创业促进基金。目前该基金共接收捐款106.5万元。同时,昌平还联系北京银行、担保公司为创业企业搭建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帮助企业拓宽贷款渠道。在一系列实际行动的支持下,北京博奥联创孵化器、北京北控高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生物医药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等3家规模孵化器企业,通过争取政府创新基金、吸引社会机构投资、吸纳社会私幕投资等方式,为企业融资近1000万元,吸引各类风险投资1亿元。

  【创业资源】

  创业项目就地转化

  通过创业大赛、创业者协会、创业青年夜校、北京青年创业示范园等,昌平每年采集创业项目100余个,并组建创业项目评审小组,对采集的创业项目进行评估。经评估具有对外发布价值的,将在网站上进行免费发布,并形成昌平自己的创业项目库。截至目前,项目库共采集创业项目794个,发布632个。

  创业项目库为想创业的人提供了发展思路。而昌平区丰富的科教资源,更是为科研成果的顺利就地转化提供了现成的养分。昌平有6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和43所高等院校;落户了32家极具实力的中央企业和15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有国家和市级科研机构18个、重点实验室12个、企业技术中心28个,聚集了近2万名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同时,昌平现有华北电力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6家大学科技园。截止到2011年11月,6家大学科技园共有企业82家,总注册资金1.63亿元,总经营面积19951.39平方米,总就业人数1357人。依托学校丰富的科教资源和人才智力优势,众多创业者选择了在华电创办公司,电力软件、新能源、新材料等与电力领域相关的几十家公司纷至沓来。同时,大学科技园也成为了高校学生创业、就业的新选择。

  【创业环境】

  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依托区内丰富的科教资源,昌平区近年来主动谋求转型升级。其增长动力正在由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等方向转变。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关村核心区的建设,昌平正在成为全北京市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为激发区域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从2009年起,区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扶持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建设,鼓励企业创新,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过去3年,昌平先后有6个大学科技园启动建设,9家企业在国内外成功上市。2011年,全区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6.5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75个百分点。以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区域创新体系为目标,昌平正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把该区建设成为京北地区科技创新中心、全国最具活力实验室经济区和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近几年昌平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创新要素和创业人才同步发展。目前,昌平聚集了很多创新要素,吸引到众多高校、科研单位、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昌平,特别是通过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吸引了更多的央企研发中心到昌平落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