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评论周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1:评论周刊
上一篇

公共事件考验“公信力容量”

2012年09月01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观察

  出于这样那样的动机,在事发后一两天甚至几小时便匆匆端出“专家结论”,考验的只怕是公众的“公信力容量”了。

  8月26日,哈尔滨市三环路高架桥洪湖路上桥匝道发生坍塌,不仅导致4车侧翻、3死5伤的惨祸,也引来无数争议和思考。

  这次事故的原因,似乎是“容量”问题。有人说是“车的容量”问题,即汽车严重超载;也有人说是“桥的容量”问题,即要么桥梁设计标准承重过低,要么设计标准没问题,但建筑质量有问题,是“豆腐渣工程”。

  到底是天灾还是人祸,是意外还是责任事故,如果是责任事故,责任该由谁承担,怎么承担,需要科学、缜密和中立客观的调查,原本急不来。2007年8月1日,美国I-35W密西西比河大桥倒塌造成8死79伤,美国联邦、州两级政府动用联邦调查局、海军和外地专业机构组成联合调查组,花了18个月时间,动用包括深潜器、声纳和计算机模拟系统在内的各种先进设备,才最终得出准确的、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出于这样那样的动机,在事发后一两天甚至几小时便匆匆端出“专家结论”,考验的只怕是公众的“公信力容量”了。

  此次事故考验的“公信力容量”恐怕还不止对政府、对工程质量,事发后有的媒体匆匆作出报道、评论,说了一些外行话,甚至连主桥、引桥还是匝道桥都未及弄清便大发感慨。造桥者应对桥梁质量负责,同样,新闻应对新闻基本要素负责。

  在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财政部部长作了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其中提到“将稳步推进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这被许多地方、许多媒体解读为“房产税试点扩容”。

  事实上,“被扩容”的不仅是房地产试点范围,还有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范围,在“批地财政”遭遇房地产严寒打压,从而令各地财政收入压力增大后,房地产税作为新的地税增长点,引发更多地方的浓厚兴趣。任何税制的改革,都必须以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纳税人为首要前提,在制订、决策过程中,理应让纳税人的意见、利益得到充分的表达和反映。

  8月26日凌晨,陕西省延安市境内包茂高速公路安塞县段发生特大交通事故,一辆双层卧铺客车和罐车发生追尾,客车上39人中死36人、伤3人。和卧铺客车相关的重大交通事故已非罕见,去年7·22,今年6·20,人们都记忆犹新。

  和普通客车相比,卧铺客车安全隐患很多,首先,卧铺客车车高较高,重心不稳,侧翻概率高于普通大客车;其次,卧铺车所经营的,都是长途客运线路,多集中在夜间行驶,而这一时段本来就是事故多发时段,加上许多驾驶员长期高负荷工作、疲劳驾驶,危险系数就更高;第三,由于是夜间行驶,车上又全是卧铺,一旦在夜间发生事故,乘客往往因已就寝而来不及反应,造成逃脱和自救困难,从而加重了伤亡程度。

  中国地大人多,汽车客运市场容量也很大,但人命攸关,安全是第一位的,对无法保证生命、财产安全的交通运输方式、工具,恐怕必须选择“零容量”。

  □陶短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