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地球周刊·天下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地球周刊·天下
上一篇  下一篇

在美国生宝宝

2012年09月02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 西洋镜

  从去年怀孕到今年生产的这十个月,我亲身体验了一把在美国医疗体制下的产检和生产的全过程。

  看病不是“明码标价”

  我在产检前从未在美国看过医生。对于医疗费用的多少、如何缴纳,完全一头雾水。第一次产检我以为先要交费才能就诊,可实际上直到离开前,护士都没让我交钱。大约一个月后,我收到保险公司寄来的账单才算明白。原来,这边看病都不是“明码标价”,医生跟保险公司会有协议价格,不同的保险公司会给不同的客户另外一个价格,往往是比协议价格高出很多。然后在这个“原价”上,保险公司会告诉你它帮你付了多少,然后你自己还需要付多少。

  看病直接到医生开的诊所,所以手续不繁琐,只需要出示保险卡以及填几张表格;诊所内寥寥无几的几个人边翻杂志边等待。自己选择的产科医生会负责从产检到生产的全过程,其中的好处是医生十分熟悉自己的情况,怀胎十月下来,往往还能和医生成为朋友。

  宝宝戴上识别芯片

  当“那一天”到来时,按照医生指示“可以去医院了”。先生把我推入急诊的大门后,便有护工用轮椅把我送至产科。办理住院手续后,我被送到产房待产。产房都是独立的,一般情况下,可以允许1至2人全程陪同产妇,拍照录像自便。这个规定意义非同寻常,有亲人陪同,产妇也能减少对生产的恐惧。美国医院非常鼓励上麻药生产。我的产科医生说“麻药就是为你减轻痛苦而发明的”。上完麻药后,用了45分钟就顺利地生下了我的宝宝。

  生产完,我被转移到母子休息室。房间里配备了一个淋浴间,摆放了一张病床、一张沙发床和一个婴儿摇篮。在这里,我的先生和宝宝陪我度过了产后的48小时。

  宝宝从降生下来后就在手上和脚上套上了带芯片的识别环。为了防止宝宝被送错,以及确认各项检查进行无误,每次护士都要核对上面的信息是否与我手环上的信息匹配。从住院起,护士就跟我强调医院的各项安全措施。例如:宝宝手环上的芯片与安全系统相连,如果有人试图把宝宝带离病房区域,警报便会拉响,电梯也会自动上锁;只有带某种颜色胸牌的护士才可以为我的宝宝服务,我有权要求查看护士的胸牌,以及阻止任何未佩戴指定胸牌的护士靠近我的宝宝。尽管他们解释这种情况微乎其微。

  医保改革了,没有触及痛处

  在医院生产和住院的两天,我收到的账单一共是6300美元,由于之前的保险计划比较好,最后的情况是自己一分钱未掏。但是这并不是靠运气的,根据美国的医保制度,一般人如果没有工作,自己买保险的话非常贵,而且如果之前有病的话,就更贵。所以许多选择不买保险,而一旦大病就有可能倾家荡产。

  这样的医保体制备受诟病,2011年初没有保险的美国人就为17.1%。每年怀孕妇女中,约13%未参与保险。美国生产的费用一般为6000-8000美元,高危怀孕的费用要高更多,这对未上保险的怀孕妇女无疑是个很大的负担。美国医疗制度的问题是医生的收入太高,保险公司不肯给有病的人进行保险,保险金太高,对企业和个人的负担都太重,所以奥巴马的医疗改革也并没有触及痛处。

  □西子(旅美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