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下一篇

二张分手:“后算账”不如“明算账”

2012年09月06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焦点话题】

  中国有句俗话,叫“亲兄弟,明算账”。两周前张伟平接受采访抱怨张艺谋的不辞而别,把“二张”这场从年初就开始的争执重新暴露在公众舆论面前,而最近新画面又以律师声明的法律约束形式强调周冬雨、倪妮等新星的演艺经纪合同,则可以看做相互关系曾经“亲如兄弟”的张伟平和张艺谋之间的“后算账”。

  “二张”现在这种情况并不是首次发生,类似事件在数年前中国电影界另一个同样堪称“成功典范”的例子上就已经发生过,那就是华谊兄弟。只要把“冯王配”(王中军与冯小刚)和“二张”组合拿来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不难得到一些启发:

  2000年,当时正在娱乐圈急速扩展的华谊兄弟和著名内地经纪人王京花合作组建了华谊兄弟艺人经纪代理公司。2005年年底合约到期,王京花转投橙天娱乐,一大批和她签约的知名艺人跟随她一起离开华谊,导致华谊兄弟的艺人经纪业务被突然抽空,短期内发生剧烈的人事变动。这就是当时被娱媒轰轰烈烈报道过的“王京花出走事件”。

  华谊兄弟当初栽的这个跟头就因为他们最初不了解艺人签约制度的特点:所有艺人都是只和经纪人王京花达成合同,而不是华谊兄弟公司的“单签”,即“(艺)人跟(经纪)人走”而不是“人跟公司走”。事件发生后,华谊的大小王总以对公司施行改组的方式来亡羊补牢,采取了总公司+经纪人工作室的“双签”模式,用分别代表经纪人和总公司的两份合同将明星们约束住。

  而最关键的一点是,王京花带走的只是数名艺人,而作为当时华谊核心电影业务最仰仗的导演冯小刚,则完全不受影响。这是因为仅仅在一年前,王中军以一份极其周详的长期合约把冯小刚留在了华谊兄弟,这份合约“终身有效,五年一变”,一直持续到冯小刚满60岁退休时为止。此举堪称是让华谊兄弟走进今天的成功,以及让王中军和冯小刚双方实现共赢的一个必要保障。

  实际上,新画面和华谊兄弟有非常多的相似处。他们都被业内同仁和媒体看做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里的佼佼者,也都是依靠一个著名导演起家的。早年冯小刚对于华谊兄弟的重要性,按圈里一句俗话说叫“小刚一感冒,王中军就咳嗽”。也正是看到这种重要性,所以后者一边对媒体强调他和前者是脾气相投的好朋友,同时不忘用一份具有效力的合约确定了和前者的法律关系。

  新画面在“二张”关系破裂前的状态,实际上就和2005年“王京花出走事件”发生前的华谊兄弟极其相似。也就是说,张伟平今天诉的苦,恰恰是数年前王中军已经吃过的。不过,现如今张总面前的这枚苦果,恐怕要比当年大王总的那枚更加酸涩难咽——留住了冯小刚,华谊兄弟再有动荡也是外伤,不会伤筋动骨;而新画面没有和张艺谋签署任何合作条款,完全就是凭借“二张”看似牢不可破的友谊维系着。随着张艺谋的辞别,主心骨没了!

  新画面更大的损失还会来自于这家公司在全行业发展程度上的缺口——过去的十多年,新画面公司就依靠着一支以张艺谋为核心的精干团队进行电影制作。当其他民营影视公司纷纷加速扩张拔营占地的时候,新画面却不谋求上市圈钱,也不投资自己的放映院线,更不组建自己的实际宣发团队,认准了张艺谋抱定不放,导致其在其他相关产业上毫无动作……当张艺谋也离去后,这家公司似乎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壳。正因为具有这个特殊性,因而在中国电影圈里,大家公认新画面和“二张”的合作,是一个并非完全遵循市场原则的特例。

  今天“二张”事件的出现,恰恰说明了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和规范化逐渐加深的大前提下,凭个人情感因素下决定的那一套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因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商情大过人情的时代。个人关系再怎么好也不是万全之策,好兄弟好朋友提前“明算账”,要比很尴尬的“后算账”要和谐得多啊。

  □秋原(北京 电影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