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9:黄金楼市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9:黄金楼市
上一篇  下一篇

不必过度解读“外资撤退”

2012年09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 一周评论

  今年以来,中国楼市利用外资额持续下降。近日关于外资离场的消息引发了业界对“外资大规模撤离”的担忧。有媒体报道,素有美国“头号房企”之称的铁狮门正低调转卖其在上海总计约48亿元人民币的两块土地,酝酿退出中国房地产市场。此外,爱尔兰最大的房地产公司财富控股集团,也通过新加坡交易所转让其在中国的两家房地产子公司。

  近日铁狮门澄清说,现阶段没有卖地的计划,并重申“对于中国经济的长期展望表示乐观”。但业内人士认为,无风不起浪,外资撤退往往低调。实际上,今年以来,包括摩根大通、淡马锡、荷兰ING等传统基金大鳄都鲜有动作。部分外资房企和投资基金,纷纷撤退、转让已有地块或降价跑量。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中国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额从年初就开始下降。以前7个月228亿元的利用外资额计算,平均每月房地产开发利用外资额32.6亿元,按此推算,全年或在400亿元左右。而此前2011年和2010年,该项数据分别为814亿元和796亿元,相比下今年可能“腰斩”。

  客观上来看,外资撤离中国楼市与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国际机构与跨国房企收缩业务等相关。同时,受国内房地产调控影响,外资机构将项目变现以规避风险。

  资本的离开往往是预期收益后的正常选择,此前黑石转让上海物业,以及摩根大通等外资的变现举动,往往是低位进入,高位抛出的“见好就收”的资本反应。更何况,这些资本可能会进入国内其他行业继续投资。

  目前中国楼市处于胶着的状态,外资流出会对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度构成一定利空,但不必过度解读。近年来,中国房地产的投资额及销售额都在6万多亿,其中外资占比很小。更何况“外资大规模撤退”的可能性太小,有时仅是外资抄底的一种舆论渲染。

  实际上,外资撤离未必不是“中国好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中国楼市调控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使得投机性资金外撤。而对于看好国内的长线外资和房企来说,还会继续深耕国内市场。

  相比之下,国内房企在融资层面有必要进行“预案”。实际上,此前招商地产、金地以及SOHO中国等多家内地地产公司已宣布组建房地产基金以收购项目。今年以来万科、金地等品牌房企探索境外融资平台,也可以看做是融资途径的一种补充。

  新京报记者 龚小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