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核心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20:核心报道

撤点并校后 麻城“扛不动”的课桌(2)

“扛着课桌上学”凸显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等问题;麻城市教育局称,近两个月更换所有学校旧桌椅

2012年09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9月6日,麻城市顺河镇长冲教学点,背茶几来上学的汪凉有了新课桌,茶几被放在了一旁。
9月6日,麻城市顺河镇的中心小学,孩子们排队搬运刚刚运到的新桌椅零件。
9月7日,麻城市木子店镇杨岭岗村教学点,换下来的旧桌椅成为小食堂的餐桌。
9月6日上午,麻城市顺河镇长冲教学点,孩子们拿着学校仅有的玩具在玩耍。

  (上接A19版)

  当年,湖北省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工程,教育部门为南岗小学配备了一台DVD、电视机,以及一台电脑,并安装了一个接收器,接收教育频道的教育信息。

  2008年,“撤点并校”时,镇上的小学来了人,要搬走设备。仲复海请求留下电脑,对方反问:“你们一个教学点,要这干吗?我们那里要搞多媒体教室,下边的电脑全都得收上去。”如今,校舍屋顶上只剩下一台光秃秃的白色接收器。

  校门口的校名“南岗小学”锈迹斑斑。唯一的一间教室,部分绿色涂料剥落,黑板上出现了几条裂缝。“基本上好的资源,都给了大的学校。”仲复海说。

  因为教学点偏僻,仲复海与外边接触极少。执教多年来,仅仅参加过一次培训的他,形容那次培训为“提升”。

  2006年,湖北开展中小学教育提高工程,他获得一次到华中师范大学培训的机会,听到不少专家学者的讲座,“感觉耳目一新。”

  而其他教学点的公办教师们,几乎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培训“提升”。

  9月6日,顺河镇长冲村教学点,教室里点着一盘蚊香,老师向明秀说:“教室外是水塘和草丛,稍不注意,学生的脸蛋上就被叮得红肿。”

  在顺河镇西塆教学点,孩子们一直没有上过美术课,对唯一的老师陈明志来说,画画是个难题。

  和城镇里的学校不同,因老师的能力和教学设施的缺乏,教学点里的孩子们接触体育、美术等课目的机会很少,孩子们能参与的体育运动项目,就是围着空地追赶嬉闹,或争着爬上教室门口的那棵歪脖子树。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顺河镇的华中电网希望小学,这所乡镇中心小学的每个班级都换上了新课桌,篮球场、宿舍、食堂一应俱全,除了公用经费的投入外,华中电网集团对于大型项目均有数十万的投资。

  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坦言,学校太多,僧多粥少,一旦获得项目资金,最先考虑解决的肯定是大的学校的配套设施。

  曾以“撤得多、撤得快”为荣

  当年撤点并校“蔚然成风”,很难去考虑乡村的实际需要,撤掉了不少理应保存的学校

  此次发生“桌椅风波”的顺河镇,所辖51个村,原本的格局是“一村一校”,“撤点并校”过后,只保留了12个教学点。

  在“撤点并校”过程中,西塆、南岗、枣林岗、长冲等村小学,开始是撤掉5、6年级,后来,则成为只设学前班和一年级的教学点,归属乡镇中心学校管理。

  原来各个小学的老师也都调到优势学校,各个教学点只保留一至两名教师。

  9月6日,麻城市教育局副局长胡和平介绍,2006年,按国务院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相关规定进行“撤点并校”,当时从市一级到各个乡镇,麻城市的中小学迅速撤并。

  胡和平解释,原本教育经费就得不到保障的村小学,撤并之后,经费和资源集中到一定规模的学校,更容易形成教学效益。

  一位不愿具名的中心学校校长也称,正是在政策号召和教育经费受限的情况下,当时的撤点并校已“蔚然成风”,有些乡镇以“撤得多、撤得快”为荣,很难去考虑乡村的实际需要,这种跟风,撤掉了不少理应保存的学校。

  麻城市木子店镇杨岭岗小学,就是其中的典型。

  杨岭岗村村长说,学校被撤掉时,数十名家长围着他问:“我们的孩子怎么上学?”

  因为村小学的撤并,村里的孩子们不得不前往20多里外的一所小学读书,有些家长不放心孩子寄宿,选择离开村子,搬到镇上租房子陪读,村里的人口数量不断减少。

  保留在村里的教学点,因投入不足,规模小,或较为偏远,教学设施陈旧,多处危房校舍,公办教师不肯前来,只能聘用民办教师,状况更是每况愈下。

  部分地区恢复教学点

  相关政策称,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撤点并校”之后,近些年一些问题开始凸显,如上学难、教学资源倾斜、校车事故频发等问题,要求恢复部分被撤教学点的声音也随之出现。

  今年50岁的老师汪定茹,是麻城市东边的木子店镇杨岭岗村人,该村位于海拔1000米的大别山,她原本打算留在山脚下的一所教学点,因为环境舒适,并有一定规模。

  暑假期间,杨岭岗教学点所属中心学校的校长商兴国,骑着摩托车走了20多里的山路,几次劝说她回村教书。

  汪定茹有些犹豫,此前的杨岭岗小学,是一栋墙壁快要坍塌的土坯房子,没有通电,阴雨天里光线极暗,孩子们几乎没法看清黑板上的粉笔字。并且,吃水也是难题,除了偶尔从附近老乡家里提水外,大多时候,需要走上一里地到水塘担水。

  不过,最终她决定返回杨岭岗。她说,这是因为商兴国的一句话:“村里人说,你回来教,他们才肯让娃娃来读书。”

  在村里人的多次要求下,村委会集资了5万元重新整修了教室,通水通电。最终,杨岭岗教学点得以恢复。

  在恢复教学点方面,相关部门也有了相关政策。在8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提出了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严格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撤并程序,称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重新规划,按程序予以恢复。

  胡和平称,因为政策推动,今年麻城市也开始鼓励教学点的恢复。目前的计划是,大的乡镇,将恢复至少两个,小的乡镇也将恢复一处教学点,同时加大对教学点的投入,改善教学点的环境,吸引新老师前来。

  不过,在当地教育局一官员看来,必须从长远来考虑教学资源的分布,已有的教学点要加大投入,弥补和中心学校之间的差异;而恢复教学点,也应采取一个科学的调研和评估,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才是长远之策。

  □新京报记者

  朱柳笛 湖北麻城报道

  A19-A21版摄影

  新京报记者 秦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