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2:文娱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2:文娱时评
上一篇

教育不是私人“地盘”

2012年09月18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教育论坛之二】

  上周《南方周末》关于钱理群先生于教师节前夕“告别教育”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报道用了“宣布”一词,显得正式而悲壮。而在我看来,钱先生于一极小场合的发言,只是无奈的感慨,而非公开的布告。

  钱理群先生深入中小学教育十多年,从理论探讨到实践干预,正如他所言,虽说是坚持不懈,但的确是屡战屡败,成效甚微。这是一个令人身心俱疲的过程,钱先生由此得以深化了对中国教育的准确认知,却也无可逃避地堕入了绝望的“丰富痛苦”。钱先生是一个执拗的人,他一度被人驱逐过。驱逐者气势汹汹地宣称中小学教育是“我们的地盘”,警告他滚回自己的北大。他则回报以更多的中小学教育关注与一线教学实践。但现在,他终于不得不承认,中小学教育已经滴水不进,事无可为,再留下来也只是徒然耗费生命。他除了退出,还能怎么样呢?

  对于老人的“告别”,我不仅理解,而且支持。即使是我这个以中学教职为活命之源的人,其实也早萌退志,只是因为某些顾虑,而迟迟不得实行而已。

  以我近二十年的教育实践与观察,中国教育有两大块,大学教育即就业教育,中小学教育即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就业教育的门票,二者一脉相承不可分割,我总称之为吃饭教育或糊口教育。生存权乃自然法,人不应该一生下来就当理直气壮地自然而然地享有吃饭权、居住权吗?何以我们一代代周而复始,无不为吃饭居住而在试卷与书本中耗尽青春华年呢?更何况,既然只为争一碗饭,那又何必读书?在实践中习得生存技能,岂非更合理?试问,那些大学毕业的青年人,又有多少人是读书给了他自处处人之道与术呢?然而,我们的就业教育与应试教育繁荣昌盛着,如此明显悖逆常识与逻辑,却成为普遍现实,真真让人无话可说。

  当然,我还有话要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即理想,既要教之育之,若无理想,只是生存,本为天然,何必教之育之?所以教育为了糊口吃饭,是彻底的反教育。人的理想应当是什么?是全面实现自己,同时也成全他人;吃得一碗北大饭,端得一碗清华饭,甚至捧得一碗欧美饭,最终也不过是一个吃货,又何谈实现自己?更何谈成全他人呢?

  如果我们的孩子,被取消了童年,被圈禁了少年,也被驯化了青年,他们不能按照正常的生理与心理规律自然成长,长年生活在规训与惩罚之中,他们因此少年老成、精于谋算、谙于活命……这样的教育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的目的应该是让他们顺应自己的兴趣发展,学习阅读欣赏自己心悦的对象,而不是除了课本与资料,教室与寝室,他们什么也不能做,哪里也不能去,他们在爱与饭碗危机论中沦为了考试机器。

  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变成了这样?我们为什么无能改变?钱理群先生一定无数次这样问过自己,我也一样。很多人谈及体制的原因,这其实已经是一个共识了——教育的问题很大,但其根源在教育之外。在南周的文章中特别提到这么一个细节:钱理群去福建讲学,接到—个陌生电话,“钱教授您好好在北大待着,中学是我们的地盘,你来这里干什么。”

  这是他们的地盘!他们是谁?竟将中国的中小学教育,视之为禁脔,将中国之未来视为私人的“地盘”。现在,钱先生终于如他们所愿了,然而,钱先生虽然说要离开中国教育,但他却离不开中国,他的告别,注定了是告而不别,好在他并非独自一人,正有越来越多的人如他一般站在外围试图打破这坚不可催的教育城堡。那时,教育不会是某些人的,而是所有人的!那时,教育也许会是其所是!

  □梁卫星(湖北 中学教师)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