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经济时评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2:经济时评
下一篇

金融改革需向民间倾斜

2012年09月19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关注“金融业‘十二五’规划”

  当此之际,应让民间尽可能多地分享金融业改革红利。央行的这份规划,画出了清晰的蓝图,但更重要的是推进制度改革的决心。

  日前,央行发布了“十二五”时期金融业改革和发展规划,力求为今后几年金融业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与规划中提出的生硬的总量、增速等数字指标相比,近段时间央行加快推进金融改革的具体举措,更能说明此刻公布这项方案的弦外之音。

  比如,一周前,央行十年来首度系统公布了2002年之后翔实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分类数据,这使得人民币贷款、企业债券、股票融资额度等的总量数据,以及各自所占的比重一目了然。而之前,每年的社会融资总规模数据一直未对外公开。

  这十年,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从91.9%以上降至去年的58.2%,可以说成绩斐然。以银行贷款为绝对主导的融资模式正在改变,但是贷款总量依然太过于庞大,严重掣肘了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对照历年数据,“十二五”时期必须进一步压缩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债券、股票、信托、票据等直接融资方式,必须要迎来发展的春天。

  这就需要一系列的制度破局。公司债、企业债市场遭受行政干预手段“打压”;股票发行制度问题重重、监管力度明显不够、信息披露和退市机制等方面亦病灶明显;信托业目前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将近6万亿元,本次规划论及信托的内容几乎空白,但信托领域黑幕不断,尽快规范已经刻不容缓。

  除了这些直接融资系统急需制度破局,银行本身亦需加快推进相关制度变革。尤其,近几年银行的“公共”部门特征过重,行业垄断利润已经形成——政策性带来的存贷差利润过高,中间业务消费名目繁多,让社会各方不堪承受。此前,央行的几次非对称降息,已经试图开启利率市场化大幕,消除银行存贷差的畸高收益;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银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近两年明显加大了对银行收费过高的声讨力度,料将“十二五”时期会有明显改变。

  仅仅这些仍旧不够,银行业必须从自身定位上有实质突破。银行业应以向实体经济“良性输液”为己任,让社会资金做到“钱尽其用”,而绝不可以政策性垄断赢得过高利润。“十二五”时期的金融改革,自然应纠正银行的获利模式,这和重新定位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摈弃圈钱功能的道理类似。

  过去五年,金融改革在很多方面都止步不前,尤其是银行天量信贷并未输送到实体经济急需的部门,民营企业成片倒下。当此之际,应让民间尽可能多地分享金融业改革红利。央行的这份规划,画出了清晰的蓝图,但更重要的是推进制度改革的决心。

  □倪金节(财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