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文娱新闻·专题(二)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C04:文娱新闻·专题(二)

“信号”打响,先锋写进“档案”

2012年09月2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绝对信号》老剧照。

  从1982年《绝对信号》首演到2012年,中国每年都有相当可观的小剧场戏剧“产出量”。回望这30年,我们选择了十大具有影响力的小剧场戏剧,这其中当然有具有开创意义的《绝对信号》,更有在影响力和演出数量上创下纪录的《恋爱的犀牛》,以及给戏剧带来不一样思考的《切·格瓦拉》等。这些作品可以代表着过去,也成为了经典之作,写进了小剧场戏剧的“档案”。当然,这个名单中也有两位年轻人的作品,他们为这份“档案”注入了新鲜血液。

  1 《绝对信号》 开启内地小剧场戏剧

  编剧:高行健、刘会远 导演:林兆华 主演:林连昆、肖鹏

  首演时间:1982年11月5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三楼宴会厅

  《绝对信号》讲述了主人公黑子被劫车匪胁迫作案,在车上遇见昔日同窗、恋人、老车长,从而发展出一系列矛盾冲突。为使戏顺利通过审查,林兆华将戏的主题定为“拯救失足青年”。1982年9月19日,《绝对信号》在人艺一楼排练厅内部试演,一鸣惊人。11月,戏转到人艺三楼宴会厅公演,很快演出超过百场。

  《绝对信号》被认为是“中国内地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剧场戏剧”,评论家童道明称这部戏“借助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假定性手段,通过东西方艺术元素的交融,创造性地拓展了中国话剧艺术的新天地”。

  2 《WM.我们》 探索精神影响一批人

  编剧:王培公 导演:王贵 主演:濮存昕

  首演时间:1985年 首演地点:空政话剧团

  《WM.我们》讲述了文革时期一群年轻人的故事,在冬、春、夏、秋四个季节经历自己的命运,每个季节都代表一段历史时期。“该剧首演时并不是小剧场演出,而后2008年才在朝阳9剧场以小剧场形式上演。

  这出戏首演时,其假定性的运用令人惊叹,“王贵的舞台手段完全是新的,比如表现文革就是一群打扮时髦的青年男女走到台前,把准备好的麻衣穿上,文革结束把麻衣一脱,但女演员始终是穿着高跟鞋的”,大导林兆华一直视空政老导演王贵为真正实验的戏剧人。王贵导演的戏剧探索精神在上世纪80年代影响了一批戏剧人,这其中就有林兆华和濮存昕。

  3 《留守女士》 沪上代表之作

  编剧:乐美勤 导演:俞洛生 主演:奚美娟 吕凉

  首演时间:1991年5月 首演地点:上海人民艺术剧院

  1991年,上海人民艺术剧院《留守女士》首演。这部九十年代初上海最热门的小剧场戏剧,讲述的是在“出国潮”中,两位配偶出国的“留守女士”和“留守男士”以合约情人的方式度过一段时光。《留守女士》的导、表、演风格“平易、朴实”,“表演区渗透在观众席中”。评论称它“真切地触及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痛处”。

  4 《零档案》 国内制造国外成名

  编剧:牟森 导演:牟森 主演:吴文光

  首演时间:1994年4月 首演地点:北京电影学院

  1994年到1995年间,牟森的戏剧《零档案》应众多艺术节邀请,在欧洲、北美巡演。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参加了14个国际艺术节,并被称为“有标志意义的中国戏剧家”,即使国内看过这部戏的人也屈指可数。

  于坚的《零档案》一诗创作于1992年,这首长诗以档案的形式,琐碎记录了一个30岁男人的出生、成长、恋爱与日常生活。牟森将诗改编成的同名戏剧,无情节、无冲突,“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走上这个舞台,讲述自己的成长”。剧中,演员将水果猛力扔向吹风机,果浆四溅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5 《恋爱的犀牛》最有卖相的“神话”

  编剧:廖一梅

  导演:孟京辉 

  主演:郭涛、吴越、杨婷 

  首演时间:1999年6月

  首演地点:北京青艺小剧场(北兵马司剧场) 

  1999年,孟京辉、廖一梅抵押房产借来二十万,《恋爱的犀牛》才如愿在北兵马司胡同的青艺小剧场首演。文艺气息浓厚的“犀牛”在上演后不久,每天开演前买票的队伍就能从胡同里排到交道口大街上。于是在原定20场演出的基础上很快又加演了20场。

  2008年孟京辉的蜂巢剧场成立,“犀牛”成为久演不衰的驻场剧目,同时还踏上了巡演之旅,并在今年迎来了它的千场。郭涛、吴越、郝蕾等一批优秀演员也是从这部戏成长起来的。

  6 《非常麻将》 中国版“等待戈多”

  编剧:李六乙 导演:李六乙 主演:吴刚、何冰、冯远征

  首演时间:2000年3月 首演地点:北京人艺小剧场

  因麻将而结拜的“竹林四闲”,准备举行最后的“麻局”,然后金盆洗手,退出麻坛。然而,在最后的“麻局”上,四闲中的老二却迟迟未到,牌桌上的三个人,始终在等待老二的出现……整部戏悬念丛生,荒诞意味浓重,结尾采用了开放式结局。这部戏被评论家称为,在中国的先锋戏剧里《非常麻将》是“戏剧情势比较靠近《等待戈多》的一部”。2000年,李六乙自编自导的《非常麻将》亮相人艺,连演32场,以40万元票房成为当年小剧场话剧的卖座大户。剧本译成法文出版后,被法国戏剧界称为“二十年来中国最好的剧本”。

  7 《切·格瓦拉》 戏剧震动知识界

  编剧:黄纪苏 导演:张广天

  首演时间:2000年4月12日 首演地点:人艺小剧场

  《切·格瓦拉》采用“叙述剧场”的方式,以拉丁美洲革命家切·格瓦拉的生平事迹为线索,追思其革命激情与理想主义精神,也对新世界的种种变化进行了观照与反思。

  剧中始终没有出现《切·格瓦拉》的形象,也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而是在剧场里讨论现时的社会问题。新世纪之初,重温切·格瓦拉的精神的确给观众一种心灵的震撼。该剧也因此引发了国内知识界与舆论界的极大反响与争鸣。该剧被评为“2000年中国知识界10大事件之一”。

  8 《哥本哈根》 经典戏剧走入小剧场

  编剧:迈克·弗雷恩(英) 导演:王晓鹰 演员:梁国庆

  首演时间:2003年10月 首演地点:北京人艺小剧场

  1998年,英国剧作家迈克·弗雷恩创作出剧本《哥本哈根》,并凭此剧连获普利策、托尼奖两项大奖。2003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王晓鹰将其搬上中国舞台。戏说的是二战期间,德国犹太裔物理学家海森堡去丹麦找他的恩师兼好友,战争阴云的笼罩下,大家各怀心事,欲言又止。

  在该剧中,舞台布景与人物服装是一片白色,王晓鹰以富于现代性同时又十分节制的舞台语汇,将一个经典文本恰如其分地呈现出来。这出剧在内地上演9年,演出达170场,颠覆性的、具有深层哲学意味的作品得到了观众的喜爱,为小剧场戏剧实现“社会责任”立下了标杆。

  9 《未完待续》 青年导演逐渐上位

  编剧:王彩练 导演:黄盈 主演:刘正直 徐子瑄

  首演时间:2007年9月12日 首演地点:北京人艺实验剧场

  青年导演黄盈和编剧王彩练在各自人生的低潮期创作出《未完待续》的剧本,却因“涉及死亡,不喜庆”,且“没有同类成功作品”,一直找不到投资。直到2007年,“青年戏剧节”找上门来,黄盈自掏一万多块积蓄,戏才与观众见面。《未完待续》在人艺实验剧场首演5场获得不错的口碑,两年后首次商演。五年多时间演过百场,不是什么惊人的速度。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大多数小剧场戏剧“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整个生命周期可能都超不过一年。

  10 《雷雨2.0》大胆解构名家作品

  文本:曹禺

  剧本:王翀 杨帆 梁安正 导演:王翀

  主演:赵红薇 宫哲 闫楠

  首演时间:2012年7月11日

  首演地点:木马剧场

  80后戏剧导演王翀被认为是最具实验气质的青年戏剧导演。《雷雨2.0》是王翀的第十部戏,这部戏是以“中国话剧第一戏”《雷雨》为蓝本的后现代戏剧,对经典文本进行了解构,剧中台词皆来自原剧,但故事已面目全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